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09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1171篇
教育   111823篇
科学研究   17479篇
各国文化   198篇
体育   6311篇
综合类   6416篇
文化理论   767篇
信息传播   17154篇
  2024年   503篇
  2023年   1945篇
  2022年   1271篇
  2021年   2273篇
  2020年   2577篇
  2019年   2878篇
  2018年   1642篇
  2017年   2981篇
  2016年   3852篇
  2015年   6325篇
  2014年   12706篇
  2013年   10478篇
  2012年   12282篇
  2011年   12766篇
  2010年   10624篇
  2009年   10617篇
  2008年   12331篇
  2007年   9966篇
  2006年   7526篇
  2005年   7089篇
  2004年   5699篇
  2003年   5486篇
  2002年   5055篇
  2001年   4070篇
  2000年   2945篇
  1999年   1245篇
  1998年   742篇
  1997年   575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明德中文暑校汉语教学硕士(graduate program in Chinese)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生比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分析了明德汉教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和高效性。然后将其与国内汉教硕士的培养进行对比,以期对国内汉教硕士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2.
《考试周刊》2018,(19):4-5
PBL模式强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过程,通过协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在相对自由开放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教育者更有充足的理由、广阔的空间、充分的自由运用有效地教育教学模式,如PBL模式来实现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43.
探讨了瑜伽现代化过程中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与推广模式转型及其影响。瑜伽在传统文化环境中是印度本土宗教中实现宗教目的的修行方式,是传统哲学中达到自我完满状态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离群苦修达到“梵我合一”的手段。在现代化过程中,瑜伽通过融合心灵哲学、引入世俗目标、融入现实生活等方式实现了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在现代瑜伽推广过程中,通过增强主体的多元性、形式的时代性、内容的功能性等方式实现了推广模式的转型,为世界“瑜伽热”提供助力,也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4.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的升华与凝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共党史划分了红色文化育人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就阶段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5.
46.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的主题明显且时程短,传播的路径灵活且方便,资源要素也更具开放性特征,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都为应用微课提供了必要保障。基于此,文章将微课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实践,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7.
《新闻界》2020,(1):46-51
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模式制约新闻的传播力,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容易仅局限于新闻文本本身,却忽视不同伴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而伴随文本决定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对话"为例,分析其伴随文本对于新闻文本意义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显性伴随文本预设新闻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随文本拓展新闻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释性伴随文本延伸新闻文本的表意广度,突破单一新闻文本表意不足的缺点,最终形成新闻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