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5946篇
科学研究   306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64篇
综合类   363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47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742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社会化阅读是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具有虚拟社区特点的全新阅读模式。为了全面揭示和解释社会化阅读用户的情感和行为,本文将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理论延展到社会化阅读虚拟社区,通过构建研究模型,采用焦点小组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用户感知信息价值和感知社交价值对其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以及用户在社群化阅读的情境下心理契约遭到违背后所引发的退出、建言、忠诚和忽略行为。研究表明:①感知社交价值和感知信息价值与用户的心理契约违背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对交易型和关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影响有所差异;②社会化阅读用户的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和忠诚行为均呈负向显著关系,但与忽略行为和退出行为并无显著关系;③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和忠诚行为呈负向显著关系,与退出行为和忽略行为呈正向显著关系。图2。表6。参考文献 57。  相似文献   
42.
研究中文学术论文用户使用模式有助于分析使用规律,为应用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八个学科被CSSCI或CSCD收录的61本开放获取期刊发表于2014—2015年的学术论文为样本,以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上的使用数据为来源,采用Usage Metrics的方法,从用户平台偏好和用户兴趣偏好两方面比较中文学术论文的用户使用模式。研究发现:①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平台偏好存在差异。一是从学科视角看,用户整体上倾向于使用期刊官网而不是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而社会科学的信息集成平台篇均下载次数均大于自然科学。二是从期刊视角看,社会科学用户比自然科学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与信息集成平台相比,期刊官网的用户下载数据呈现更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期刊官网下载次数与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整体上的相关性较低。②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兴趣偏好存在差异。每本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前20%的学术论文的Jaccard相似系数较低;在所列举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关注主题不同。图7。表5。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43.
民国时期的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不仅是理解中国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缘起的重要议题,在回应图书馆领域史学研究的“双重困境”方面,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梳理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主题发现,本课题难点在于庞杂的线索、社群与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介入等。由此,本研究吸收“世界体系理论”“书籍交流圈”等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组成的理论视角,并阐述这一理论视角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界对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研究的整体理解和把控能力。研究发现,“专业交往”到“文化外交”的视角渐变是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的核心轴线,以此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帮助我们把握不同时期的交往脉络、主要成就和基本特点。表1。参考文献73。  相似文献   
44.
美国主日学校图书馆是十九世纪基督教传教活动的一种辅助设施,以向儿童进行宗教和伦理教化为主要目的。作为公共图书馆兴起以前重要的图书馆形态,其定位、功能与作用值得系统深入的研究。主日学校图书馆的创设始于19世纪初期,1850年左右成为美国提供宗教文献和儿童读物的主要渠道,其广泛建立和发展一直持续到1880年,之后日渐式微。主日学校图书馆藏书重点由宗教文献向通俗童书过渡;分类编目处于草创阶段,较为粗略;读者服务规章严格,以闭架借阅为主;率先向儿童免费开放,是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基石;培养儿童阅读习惯,促进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突破阶级、种族和性别壁垒,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民主、平等与包容等服务理念的形成;遍布美国各地,奠定了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表1。参考文献38。  相似文献   
4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学术交流模式总体朝着开放获取的趋势发展,信息时代的科学活动需要更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开放数据是公众参与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对于图书馆工作还是对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来说,科研模式的变革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机遇,即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新内容,包括:明确科研数据管理各利益方;明确数据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塑造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文化,开展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数据对话;进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各个环节的政策研究;明确数据馆员发挥的作用和职业价值。表6。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46.
以公共图书馆为例,运用文化权利、政策过程理论对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展开政策检视和反思。研究发现,免费开放政策取得重要成效,但亦存在问题:恒定的经费补贴量难以满足免费开放后文化供给量和服务量的增长;经费分担机制未完全落实;按行政层级设计的补贴标准难以关照到不同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需要;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缺失,政策激励约束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动态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未能及时跟进,中央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支出责任与财力不匹配以及政策成本高于收益。因此,建议完善分类资助标准,设计多重综合标准;建立完善经费保障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财政保障方式;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表2。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47.
目前,学术界多开展引用动机和引文功能的相关研究,但对于引用偏好等引用行为却关注较少。基于Taylor的信息使用环境理论,本研究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方法,全面揭示了施引者引用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将信息使用环境理论中的前三类要素分别通过学者特征、组织环境及论题进行定义,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法提取第四类要素;随机抽取论文样本,针对上述四类特征进行编码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影响施引者引用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学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学术年龄、职业角色、职称、所属机构的类型和层次以及所从事的研究主题和类型,都能对质量、语种、数量、信息资源类型、论文新旧的引用偏好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信息使用环境理论和参考文献分析法在引用行为研究中具有适用性。表4。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48.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与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世界各国奋力攀登的制高点和国家战略。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外信息安全保障概念、立法原则及其法律制度的演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信息安全保障是大安全观下对信息内容安全、数据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等的积极防御措施;其法律制度建设正在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单纯立法走向“立法与实施机制”并进;其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一个由技术、管理、法制、文化等多元素、跨国跨区域、全方位的主动积极防御整体联动框架。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以及“总体安全观”下以《国家安全法》为基准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正走向健全与发展之路;新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正在成为前沿课题。图2。表5。参考文献105。  相似文献   
49.
水提取法测定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完善和评价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测定过程中的水提取方法。对其线性范围进行双重考察基础上,引入概念--测量系统分辨率,对测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水提取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直接优化。本测定方法的实际系统分辨率达到6.51‰,样品预处理过程中时间、温度优化结果是在80℃水浴中,用蒸馏水浸提30min。本测定方法对虫草样品甘露醇含量的差异具有完全足够的分辨能力,优化样品预处理技术参数,可使样品预处理速度提高1倍。  相似文献   
50.
采用问卷法对151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心理测量在幼教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但是幼教实践中存在心理测量应用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幼儿教师缺乏心理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针对心理测量在幼儿园应用现状及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专业知识背景,提出了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