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教育   945篇
科学研究   177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4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领域发展而来。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字人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①数字人文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技术驱动下的人文学术实践转向,新合作模式引发的人文学术文化变革,以及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②数字人文研究的内涵更具兼容性,应强调计算转向,考虑重构人文知识的脉络与内容,构建当代知识系统及认知方式;③图书馆学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与数字人文研究形成协同发展趋势;④从技术应用和数据基础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也将是数字人文成果的主要应用学科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以融合的视角审视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图10。表1。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22.
[目的/意义] 学科主题演化研究有助于掌握学科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等情况,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是面向科技创新的重要研究方向。[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语义分类的学科主题演化分析方法:将关键词分为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3类,构建不同语义分类的共词网络;然后基于Fast Unfolding社区发现算法识别具有语义特征的社区(主题);利用相似度算法计算相邻子时期主题间的相似度,构建学科主题演化图谱,以分析某学科领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变化,实现深度、细致的学科主题演化分析。[结果/结论] 通过对2012-2015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大数据研究领域相关论文数据的处理分析,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为向技术创新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策略,借助演化博弈工具,构建了技术创新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与风险投 资之间的博弈模型,对双方的策略选择进行了动态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模型参数的优化调整,提出良性的演化状态, 并使用数值仿真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是融资的关键,风险投资的资金投入 是企业创新的动力,而技术创新收益的合理分配则是企业从风险投资那里获得融资的保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基于 演化博弈模型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4.
Bespalov-Talanov关于小尺度自聚焦的经典理论在调制场的非线性演化阶段不适用。本文将这个理论推广到大信号非线性增长情形。结果表明,小尺度调制场和本底场在传输过程中经历周期性的能量交换过程。数值模拟验证了解析结果。  相似文献   
25.
创新网络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复制动态演化过程,类似于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演化博弈.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对创新网络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网络正外部效应是创新网络形成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6.
1.引力收缩阶段恒星最初诞生于太空中的星际尘埃,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星云”或者“星际云”,其主要成分由氢组成,密度极小,但体积和质量巨大。密度足够大的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1000万度时其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核聚变的结果是把四个氢原子核  相似文献   
27.
东晋以降,文风浮华,内容空洞,“损本逐末”。隋初,治书侍御史李谔提请文帝杨坚用行政手段端正公文文。本文以其《上书正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种学角度出发,探索“上书”的历史渊源与向“奏”文种转化;分析后世沿用残留状态的上书之原因,印证该实例处的文种演化阶段。从文体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文所崇尚的“儒素”之内涵,是强调公文以实用为本。“儒”指内容实在,“素”之指文字朴实。与文艺作品基本出发点,以意境为统率,情趣为根本,欣赏为目的,明显有异。进而分析李谔的主张在公文写作指导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8.
翻译学系统演化观-用系统观考察翻译学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式用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观特别是其中的系统演化原理,并参照科学学中的科学发展理论和科学史,对元翻译学中的翻译学演化模式和发展史予以系统的考察,本文认为,翻译学作为一个科学系统,其发展过程基本符合系统的一般演化模式和科学系统的总体发展规律,从古至今先后经历了古代翻译学时期的朴素综合,近现代翻译学时期的还原分化和当代翻译学时期的辩证综合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29.
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化验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富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富县组储层砂岩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该储层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根据地史恢复和成岩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富县组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损失率达68%;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7%;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孔隙度由11%升高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有所降低,晚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缓慢降低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30.
技术哲学的荷兰学派关于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说中遇到了难以回避"逻辑鸿沟"问题,因而转向人工物的"实践-伦理"研究。由此涉及人工物具有高度的社会情境依赖性,这是由于人工物社会性地存在和生成于社会情境网络之中,并主要表现为设计与使用、生产与扩散四种具体的社会情境,进而呈现出"人工物-人-社会情境"共生演化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