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5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不同的碳氮源及不同比例的混合碳氮源对杏鲍菇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菌丝体生物量较高的培养基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发酵适宜的碳源为小米粉和蔗糖的混合碳源,豆饼粉为适宜的氮源,酵母膏为生长因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小米粉2%,蔗糖2%,豆饼粉2%,酵母膏1%,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  相似文献   
42.
光照强度对马蹄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三个区域各五个样方的马蹄金作为试材,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马蹄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蹄金生长最适宜的相对光照强度为11%~42%,绝对光照强度为6000~31000Lux。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生境的相对光照强度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单叶面积增加,叶片变薄;植株生物量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  相似文献   
43.
西藏巨柏人工苗木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苗木样地调查法,通过多重比较、线性回归分析等数学手段,对巨柏苗木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柏苗木在生长期平均温度为23.4℃,相对平均湿度在60%左右条件下生长最为优良,表现为抗性强,生物量大;根生长对温度,湿度反应不敏感,不同生境间根生K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新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遥感估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阜康绿洲地区2003年8月野外实测53个样方的生物量干重数据和同期的陆地卫星MODIS的1通道,2通道250m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不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y=-5 593.3NDVI3 7 509.7NDVI2-1 268.9NDVI 191),是最适合用于监测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利用该模型进行反演同年4月~9月研究区的生物量,并分析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同一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时期生物量的独特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生物量酵母菌株 1 2Y— 5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碳源和氮源的利用研究 ,所得结果为 :最适碳源为葡萄糖 ,最适氮源为酵母提取物  相似文献   
46.
两种接种方式对云芝菌丝体生物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索提高云芝菌丝体中SOD活性的方法,本文研究了直接以菌团接种和捣碎种子液接种两种接种方式对云芝菌丝体生长及产SO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接种方式对单位质量云芝菌丝体的SOD活力影响没有显著差别,但种子液捣碎后接种明显有利于菌丝体生长,从而显著提高单位体积发酵液中SOD活力.  相似文献   
47.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动态模拟及其宏观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1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生物量及其净生物量的现状,并对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宏观价值进行模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鸡公山森林生物量为20.1×104t,平均森林生物量为70t/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hm2);单位面积的净生产力为14.31t/(hm2·年),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总净生产力4.1×104t/年.从总体上看,鸡公山的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体,马尾松、杉木和栎类林木的平均生物量较低,分别为35.7 Mg/hm2、46.2 Mg/hm2和64.8 Mg/hm2,而次生阔杂林的平均生物量相对较高,为124.2Mg/hm2.马尾松林、杉木和栎类林的平均生物量较低,这一方面说明这类林木的质量较差,幼龄林和残次林较多,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如果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抚育管理,鸡公山森林还有很大的潜力.鸡公山森林生物量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鸡公山的生物量有巨大增长潜力,加强保护,生物量可从1991年的20×104t增加到2030年的36×104t.根据能值理论与方法对生物量的宏观经济价值评估,生物量的宏观经济价值也会从1991年的5 552×104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0 000×104美元.  相似文献   
48.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北移种植的生长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移种植在福建省霞浦、连江、泉港、集美、漳浦5个样地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的存活率、株高、根长、冠幅、生物量生物量分配,结果表明:无瓣海桑人工引种北界在26°47′N~26°16′N之间,且存活率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各样地无瓣海桑营养器官的含水量为:叶〉根〉茎,其含水量均值分别为86.4%、71.0%、63.0%,植株有机质在根茎叶器官分配为茎〉根〉叶;根部的长度和重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下降;株高、冠幅随着纬度的升高有所变化,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模拟实验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C和N对不同添加比例河道疏浚底泥的响应.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底泥添加使土壤饱和含水率增加4.2%-14.7%,持水时间延长1d ~8d;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与底泥添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和N(MBN)分别增加15.5%~ 35.8%和39.8% ~66.1%.底泥与土壤混合比例达到1∶1时,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有效态Cd含量也较高,土壤MBC和MBN开始下降.因此,河道底泥添加能够改善土壤持水性能,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但高比例的底泥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底泥用于改善土壤质量时,需控制好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50.
铜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浓度的Cu~(2+)对玉米萌发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0.5~1mg/L时Cu~(2+)可以促进幼芽的生长和生物量的提高,而超过该浓度时则由促进逐渐转为抑制作用。Cu~(2+)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