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夏青 《华夏星火》2014,(1):24-26
作为农业生产的源头,种业发展关系到农产品数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种业产业安全,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而企业最了解农民、最贴近生产、最熟悉市场,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关键在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展现代种业,必须做大做强种子企业。  相似文献   
162.
王筱 《华夏星火》2013,(3):24-27
中国的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得住脚,亟需改变目前核心竞争力弱的现状。惟如此,方能担得起商业化育种主体的责任,也才有可能在未来与国际种业巨头一争高下。中国种业伟大目标的实现,亟需国内种子企业的崛起,改变种子企业多、实力弱的现状,这是中国的种子企业最终赢得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正视差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  相似文献   
163.
一、建设新型种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种业发展有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2004年以来连续8年粮食增产,2011年粮食总产达5.5亿吨,其中种业的发展为农业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种子资源丰富,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玉米、小麦、蔬菜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4.
生物种业是战略核心产业。当前,生物技术结合数字技术推动种业进入智能时代,育种范式从“试验选优”向“计算选优”转变。生物种业已经成为研发密集型产业,且市场高度集中,被大型跨国企业掌控。中美两国生物种业科技产出全球领先,发表论文数量和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世界前两位。从核心竞争力来看,美国是全球的佼佼者,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中国在育种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开发及市场优势品种培育等方面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为衡量评价广西农作物种业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效,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经验,筛选出符合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并初步建立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种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技管理部门了解各种业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引导育种创新,明确科研项目资助重点对象等提供信息支撑;也有助于创新主体审度自身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和差距,为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发展策略,制定发展规划等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68.
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在争论中迅速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主导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格局,种业国际化的趋势加速.我国的种业安全和知识产权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构建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整体战略研究的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初步分析了全球和我国中长期粮食供求的形势,生物技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等.综合起来,文章认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物技术品种的应用应坚持预防原则和自主技术为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9.
彭亮 《华夏星火》2010,(11):12-16
农监部门整肃中国种业市场“多、乱、散”的方案已经过多轮征求意见阶段。9月下旬,多名业内人士相继透露,未来从事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业务的种业公司注册资本有可能要求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以提高中国种业“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70.
在界定种业国际化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风险研究模型,仿真模拟种业国际化知识产权风险的动态变化,探究各类影响因素之间及其对于种业国际化知识产权风险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种业国际化知识产权风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整体风险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知识产权运营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最大也最突出,各类子系统风险交织共振导致整体风险叠加扩大;各类子系统风险均与整体风险变化正相关,整体风险对知识产权特性风险和环境风险变化更加敏感。为了有效管理种业国际化知识产权风险,中国种业应采取强化风险预警和前馈控制、夯实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实施区域差异化风险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