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951篇
科学研究   28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102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运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思路,总结在设计双主体互动教学活动中应考虑的因素,从课程内容、课程群、互动内容及方式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多方面对课堂互动作统筹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在教育部召开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当前要着力抓好四件事:一是抓教师补充。要采取省级支持、统筹管理、公开招聘的方式,大力推进实施“特岗计划”。二是抓教师培养。启动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落实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性举措,支持地方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三是抓教师培训。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  相似文献   
993.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4.
4月5日,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95.
高等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是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失衡现状而提出的有着坚实理论支撑基础的可行性措施.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高等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又为高等教育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6.
构建和谐档案事业既是我国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所谓“和谐档案事业”,就是档案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状态,并能与社会其它系统相适应地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档案事业的进程中,机制当先行。笔者以为,建设档案事业和谐运行的机制应把握好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997.
繁荣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首要之举;优先发展农科教育,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当务之急、长远之策。农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出来了,那么,农村经济就一定会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998.
“十一五”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建设职教强县的总目标,坚持科学统筹,创新发展,使全县职业教育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目前,全县现有各类职业教育机构6所,在校学生8000名,在职教师530人,“双师型”教师达70%。全县普职招生比连续四年大体相当,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6口,  相似文献   
999.
公平的基点:中国城乡教育统筹改革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城乡教育治理的总体思路下,梳理和反思当前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理论研究的进路和误区,探索城乡教育布局、经费、师资、办学、管理、帮扶六个方面的核心统筹治理要素,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关于农业发展和改革的理论与政策,以"多予、少取、放活"为主线,其已成为新时期"三农"政策演进的时代标志.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报告的重点是"放活",着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强调"少取",其核心是逐步减轻农民负担,并最终完成了取消农业税的伟大壮举;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突出"多予",提出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时代的变迁,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关于"三农"问题的重点,将会继续围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