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3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教育   58839篇
科学研究   6995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723篇
综合类   1480篇
文化理论   141篇
信息传播   4436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1466篇
  2014年   3908篇
  2013年   4054篇
  2012年   5183篇
  2011年   5668篇
  2010年   5060篇
  2009年   5353篇
  2008年   5691篇
  2007年   4483篇
  2006年   4171篇
  2005年   4284篇
  2004年   4081篇
  2003年   4162篇
  2002年   3415篇
  2001年   2460篇
  2000年   1912篇
  1999年   779篇
  1998年   551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448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必须树立起科学的基础教育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创新,必须全面、适度,必须符合科学规律。这样的基础教育观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3.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清华大学版)主要学习的是LOGO语言。LOGO语言是一种专为电脑初学者设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简单易学、形象直观,有利于小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材中设计了一只可以活动的“小海龟”,只要输入一个命令,“小海龟”马上就会作出相应的图形,从而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计算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智力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64.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有高素质。教师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5.
吴文俊 《数学教学》2009,(5):F0002-F0002
今年是吴文俊先生的90华诞,我们特将吴先生在本刊1993年第五期发表的文章重新刊登,以示祝贺. 吴先生的文章系根据一次发言的记录整理而成.那是在1992年冬天,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的游铭钧同志,致力于国家课程的改革.数学课程是改革的重点.为了弄清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需要征求数学家的意见.于是在中关村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出席座谈的有程民德、丁石孙、陈天权等许多数学家,吴先生也在邀请之列.  相似文献   
66.
67.
CAI课件应用中的认识误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教育的信息化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目前CAI课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师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不能放松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9.
70.
建筑学CAAD教学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建筑CAAD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从师生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以改进教学方式、调整实验内容、建立较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的教学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