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翻译要寻求原文同译文在语义上的最切近和语体上的自然对等。旅游文本的翻译注重文化的交际和传播,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功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理,结合甘孜州旅游文本的功能特点,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甘孜州旅游文本翻译指导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译文行文自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语义优先,自然对等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相似的三大翻译原则及标准,并采用释义、类比和改译三大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
从语用等效谈《红楼梦》杨译本的转喻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是人类所共有的普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中.本文从语用失误和语用等效的角度出发,在对英汉隐喻进行语用对比的基础上,以杨宪益<红楼梦>英译中转喻的处理为案例,探讨了转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3.
阐述了在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应用中,利用基于关联规则的多层次、超图分割聚类方法,对Web网页和用户进行有效聚类。该方法借助网站层次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各个层次上进行聚类分析,仅将高度相关的网页和用户聚在同一类,而将关联性较小的网页排除在聚类外。  相似文献   
24.
称谓的使用有无标记和有标记之分,有标记称谓的使用通常表达不寻常的意义,本文从标记理论和标记象似性探讨称谓语的标记象似性,从有标记称谓的使用表达的额外意义,探讨称谓语的翻译中应该根据象似性,表达额外意义,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25.
本文是第一篇探索斯坦福成就阅读考试(第十版)的原本及其客户化版本的结构相似性的文章。研究分析是跨年级在多个观测变量(个别题目,题组,题包)上进行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探索性和实证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文章内的试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题组效应。在所有的模型当中,个别题目作为观测变量的模型的拟合度最低,题组作为观测变量的模型的拟合;其次,题包作为观测变量的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在三种结构等性等级:同性等性(congenric),陶性等性(tau-equivalent)和并行等性(parallel)中,斯坦福成就阅读考试原本与其客户化版本的结构具有同性相似。  相似文献   
26.
本文是对“good”一词在一个文件中英汉翻译的个案研究。该研究把话语分析中的上下文分析和翻译中语篇对等的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力图探索上下文分析在实现翻译语篇对等方面的作用。“good”一词在该文件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通过上下文分析,笔者将其解释为不可数名词用作了可数名词,表示一具体事例。在翻译中,该词又存在零对等的翻译困难。通过上下文分析,运用语篇对等理论,笔者造了一个新词———“利物”与“good”一词实现语篇对等。  相似文献   
27.
卡特福德翻译等值论中的翻译的转移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1960-1970这10年间,等值成为大多数翻译理论的中心概念.卡特福德在他的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翻译的转移"是该书的章节节选.本文主要围绕这篇文章对卡特福德的理论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层次转移"和"范畴转移",探讨和发掘卡特福德的翻译思想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认知现象。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的隐喻。本文从语用失误和语用等效的角度出发,在对英汉隐喻进行语用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和汉语中不同类型隐喻的三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即:归化法,异化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29.
韩宇 《海外英语》2012,(10):147-149
This paper analyses one of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The Nightinggale and the Rose translated by Lin Huiyin from the angle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Equivalence can be functional equivalence,semantic equivalence,structure equivalence.First,it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of Dynamic Equivalence put forward by Eugene A.Nida in 1964 year;Then,it 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ng vers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in syntactic structure equivalence including English hypotaxis and Chinese parataxis in discourse;rhetoric style equivalence inluding simile,personification and dynamic equivalen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domestica tion and foreignization.  相似文献   
30.
首先介绍模态逻辑的两种语义:克里普克模型和非良基集合模型,表明这两种语义的相互可推演性,证明非良基模型,描述互模拟等价的克里普克模型类;接着,从模型的视角讨论集合上的互模拟与模态等价的关系;最后,运用互模拟和集合翻译等概念讨论非良基集合与模态逻辑的关系,证明:"一个集合论公式在集合上的互模拟下是不变的当且仅当它等价于一个模态公式的标准集合论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