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教育   606篇
科学研究   130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47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他一生硕果累累。在哲学、文学、地理和方志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身为湘西人,魏源与现代意义上的湘西有着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魏源是现代意义上的湘西人;他的《圣武记》卷七对现代意义上湘西的乾嘉苗民起义进行了具体的载述,为清中叶划分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审定刊校了道光本的《凤凰厅志》。  相似文献   
22.
"还都猖大愿"是遗存在新化县洋溪镇官渡桥的一种汉人大型傩仪,"跳鼓坛"是保存在新宁县八峒瑶乡的一种大型瑶族傩仪。两地相距数百里,隔着崇山峻岭,均地处幽寂偏僻,但两处的傩仪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文化人类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3.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4.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以工业化与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发展背景下,面对施甸县布朗族传统文化呈现弱化这一现象,以施甸县两个典型的布朗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在运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等方法获取大量研究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揭示施甸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传统文化变迁的地理驱动力,并就如何实现施甸布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与其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之间的耦合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政府制定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及其传承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5.
经过标本采集、分类签定和调查,筛选出17科33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云南省大关县野生草本植物,对其观赏特性进行研究,为云南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为开发云南具有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南阳市的玉雕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市地处中原,拥有丰富的玉雕资源,其利用资源优势把特色文化注入特色产业,通过嫁接融合提升特色经济内涵,有力地促进了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玉雕人才的培养,完善当地的玉雕产业市场发展秩序。南阳市的玉雕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相对也存在缺乏创新和怎样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当前的首要目的就是怎样合理利用有利资源解决这些问题,为南阳市的玉雕产业有利发展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27.
通过介绍安塞县城缺水概况及解决安塞县城缺水问题的前期工作过程和设计部门的工程布局思路为解决其他地区同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以平安县明代烽火台为主,论证了平安县明代烽火台的类型、建筑形制、烽火台的功能等,总结了平安县明代烽火台的特征,对研究我国的筑城发展史,以及古代的战防思想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商业领域带来了春天。三中全会以来,在耿马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耿马商业的体制环境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重要阶段。这两次变革,使现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耿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0.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涞源县的飞狐古道和蒲阴陉自古更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道.涞源县地区的军事防御是在明朝北部边疆防线不断南移、内缩的整体形势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前后不同的发展特点——由嘉靖年间的"守在关隘与堡城"到隆庆、万历年间的"守在边墙与互市".涞源县明长城在明代后期发挥着防卫京师的重要作用,并历经嘉隆万三朝经营,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军事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