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We examined 79 Japanese MNCs’ R&D subsidiaries in the US from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We found: (1) subsidiaries’ R&D strategies generally encouraged knowledge flows; (2) subsidiaries’ R&D alliances promoted knowledge flows; (3) R&D subsidiaries with process-oriented incentives promoted vertical knowledge flows; (3) autonomous R&D subsidiaries promoted knowledge flows from the local environments to the subsidiary; (4) R&D subsidiaries with a high level of knowledge flows accumulated a high level of knowledge; and (5) R&D subsidiaries with a high level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 achieved high overall performance. Our interviews with 30 R&D subsidiaries and 10 parent companies supplement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32.
研发独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面临更多的挑战.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跨国公司,其在研发独占性的实践经验对于不断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在跨国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从跨国公司内部的研发地域组织的角度建立了新的分析独占性的概念性框架,并通过对120家从事研发活动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非法律保护手段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对于显性知识的保护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非法律保护手段,而内部的全球研发地域组织对于跨国公司独占机制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跨国公司海外R&D的投资动机及其区位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按投资动机及和区位选择的差异,可将跨国公司的海外R&D机构归结为三种类型。生产支撑型的海外R&D机构是以技术本地化和支撑海外附属公司的生产为主要目的,其在宏观区位上倾向于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微观区位倾向于接近海外生产基地。技术跟踪型的海外R&D机构主要是为了跟踪和获取东道国和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宏观区位倾向于选择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微观区位倾向于接近竞争对手的R&D机构。人才和资源利用型的海外R&D机构主要是为了利用东道国的科技人才、研究环境和其他技术资源,宏观区位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源丰富、技术环境良好的国家和地区,微观区位倾向于选择东道国的科技中心城市,尤其是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附近。  相似文献   
34.
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运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间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战略打压竞争对手,尤其是后进国家的企业,更成为其经常运用的有力的竞争手段。本文以135家跨国公司20年间在华专利申请数据为出发点,并结合对其中43家跨国公司的访谈调研,从专利申请和专利运用这两个角度来考察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揭示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探讨其对我国政府决策的意义及对我国企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本文在探讨这一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跨该公司研发国际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36.
198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问题逐渐被列入全球政治议程,及其全球治理的深入展开,非国家行为体开始成为国家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秩序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详细审视和分析了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三类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从形塑气候理念到建立全球气候治理制度,它们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影响个体国家的气候谈判立场和政策,它们能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施加重要影响,而且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能恰当利用它们的作用,将会很好地增强国家治理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
中国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组织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霞  于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8):1242-1251
 本文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以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探析了组织机制对中国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式运作结构、沟通机制、控制机制(层级命令、子公司自主权)对逆向知识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知识管理机制对逆向知识转移的作用与预期相反且不显著。本文突破了以往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研究中只关注知识特性的局限,侧重于知识转移的组织设计和组织机制,丰富了跨国公司知识转移领域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8.
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提高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潜在贡献.整合知识基础观与嵌入理论,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溢出效应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跨国公司与政府相关机构的嵌入性、与金融机构的嵌入性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的产品出口战略均会对本土企业产生溢出效应,而跨国公司在华科技人员雇佣政策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关系却不显著.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政策意涵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