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走进大学课程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的必然需求。该文探索了"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实施过程,将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与职业发展融入专业课知识。  相似文献   
12.
波谱分析是一门关于利用现代仪器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的课程.本文根据生物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波谱分析技术在生物科研领域的应用,对该专业所开设的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以细胞生物学双语课程的考试改革实践为例子,分析集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双语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对综合性全程式考试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总结改革的效果,并尝试探索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主成分分析,以PLoS ONE的Article-Level Metrics为数据源对物理学、化学、社会学、免疫学四学科的科学评价主要维度进行解析。分析表明一维空间的科学评价在覆盖50%信息的同时将损失其余的50%,3个维度才能以80%的精度描述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而将科学评价的3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引用维、共享维与利用维,从而说明以引用为基础的传统科学评价的片面性,并揭示科学评价的多维构成。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专业提升两个阶段。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职后的专业提升是通过多条途径实现的,其中教学实践、继续教育、教研室活动、教学竞赛、反思是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基础专业课,根据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结合郧阳师专办学特色和生物教育专业的特点,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通过实施优化课程设置、重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主体教学措施,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高专生物专业发展的分子生物学主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以“细胞的观察”的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入手,探索并建构了实验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力求一定程度上改善现行不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为相关基础教学改革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法等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改革,以适应新形式下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a traditional teaching sequence (four distinct lessons) with a block schedule dealing with the ecological adaptations of the water lily. The educational unit contained original plant material and both experimental groups received the same tasks and working sheets. Pupils worked together in groups of three to four pupils in a self-regulated manner, carrying out hands-on experiments. However, both groups differed in their time schedule (four distinct lessons of 45 min versus one block of 180 min). Pupils from the traditionally scheduled education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immediate post-test while these differences merged in retention.  相似文献   
20.
Classroom     
In this article, I present arguments in support of teaching biology as one of the integrating natural science domains at the higher secondary school and the undergraduate levels and not as phylogenic group-based subdisciplines like botany, zoology and microbiology or functional subdisciplines like genetics and biochemistry. This is possible only if we conceptualize biology and try to understand its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