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3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高等学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障碍与困惑,亟需改革。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更新观念,改变思路,由以往单纯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转为注重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技巧,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高校教师本身也应提高业务素质和信息汲纳能力,更新教学内容并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夯实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新乡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3.
毕淑敏散文有着独特的且极具亲和力的精神内涵。其作品以温情和悦的主旨引导读者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享受人生;借清新迷人的哲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34.
取得非凡成就的莫言、屠呦呦和韩春雨的教育经历极其平凡,相比之下在古代科举和现 代高考中获得状元的人中多数业绩平平,这个事实颠覆了我国社会(包括教育)对人才和教育关系 的习惯看法。有关科学研究也揭示了,自古“状元难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难高中状元”这一极为 独特的文化之谜。事实上,这一文化之谜隐藏着业已存在千余年的“人们追求的优质教育,难以培 养杰出人才”的文化悖论。要解析这一文化悖论,需要从反省我国教育质量文化之精神文化、物质 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误区入手。  相似文献   
35.
社会交往的特征及其精神生产力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仅仅归之于生产关系,而很少重视其生产力功能。实际上,交往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上说都具有生产力功能。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主要从精神交往这个层面上就社会交往在语言传播、文明成果延续共享、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交往的精神生产力功能,从而突出了现代社会交往所具有的空前重要的生产力意义。  相似文献   
36.
西方文化中一方面存在一种“视觉中心主义”,形成了一套以“视觉性”为核心的认知标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也存在反视觉暗流。两种视觉观念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柏拉图塑造了两种视觉:“心灵之眼”和肉眼。前者强调理性,后者强调感性。着眼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观念。  相似文献   
37.
通过问卷调查法抽取3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师安排的游戏并认为体育游戏的奖惩制度是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喜欢集体趣味性游戏的奖惩模式,学生的认识和奖惩的模式及其难度对奖惩的实施、奖惩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在实现差序格局现代表达过程中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互动;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突出地体现为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文明现代化等视域中差序格局现代表达方式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39.
在乾嘉诗坛上,赵翼袁枚相互唱和,倡导性灵,他们的"性灵"是在诗才基础上的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很大的差别。赵翼主诗才的观点不仅鲜明,而且立论比较客观、辩证,通过赵翼的诗才论可从一个侧面分析性灵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In tournaments in various sports that feature one–on–one competition, the trophy is sometimes prominently displayed near the athletes during the final.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on subtle reward cues, we propose that such troph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duce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the match favourites, who are known to be most at risk. To test this idea, we analysed real-life tennis performance data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rally performance) from professional tournaments. While favourites generally outperformed underdogs during rallies, they did not do so in finals in which (a) large amounts of money were at stake and (b) a trophy was on display near the cour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ournament trophies may distract favourites by continuously reminding them of what is at stake, and via that route may severely thwart thei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