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273篇
科学研究   480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71.
872.
在标枪比赛及训练中,良好的放松技术对标枪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使运动员在标枪投掷的助跑过程中,更好、更经济的运用自身的能力,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力,更充分的完成技术动作,从而最大可能的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放松技术在学校体育训练或基层训练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从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标枪运动员进行放松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73.
以双边平台竞争瓶颈理论框架为基础,考虑同一平台在一边收取注册费,在另一边收取交易费的非对称收费模式,并将已有平台竞争模型拓展至Salop圆形市场情形后,探讨了平台横向合并的经济效应。与已有研究强调间接网络效应、市场势力和成本效率提升三者之间的权衡不同,本文研究发现:在非对称收费模式和市场全覆盖假设下,平台合并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仅与平台间横向重叠导致的市场势力提升与成本效率提升之间的权衡有关,而与间接网络效应无关。如果边际成本较小,则效率抗辩空间会主要集中于降低经营(固定)成本等方面。相关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经济学关于平台合并的理论研究,也可为反垄断执法部门针对平台领域经营者集中审查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74.
黄河流域近年来推动数据要素参与到更多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得益于数字经济对科技创新产出的作用。基于此,对2009—2019年间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产出以及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科技创新产出的重要支撑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推动经济社会形态下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绩效,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数据价值挖掘的需要。  相似文献   
875.
当前,中国实体企业利润持续收窄,实体企业纷纷转向投资房地产。本文发现:地方政府经济考核压力以及财政需求,是驱动实体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因素。此外,宽松的货币供给,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偏好,为从事地产投资的实体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金融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实体企业强化房地产投资的强度。从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影响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来看,本文发现:房地产投资活动具有明显的”挤占效应“,而无法对企业的资源起到”挤入“的功效。本文基于“驱动—传导”机制,对“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876.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包容性增长的新金融形式,无论在服务范围和触达能力的规模层面,还是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功能层面,均能更精准化支持技术创新。本文首先基于A&H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嵌入金融超发展非线性影响关系,并借助数值模拟方法,揭示数字普惠金融规模和效率层面的不同阈值对技术创新的非对称传导机制和影响特征。其次沿着功能视角,深入我国2011~2018年地级市数据,运用门限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阈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存在非对称影响,在不同阈值范围内对技术创新影响程度不同;(2)数字普惠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等规模层面对技术创新表现为明显的超过合理阈值后的递减影响特征,在数字化程度等功能层面表现为持续的正向促进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对于东部地区,金融规模过度扩张表现出不同阈值的边际递减效应,而金融效率可以保持正向促进影响;对于中西部地区,二者均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技术创新中的功能层面改善是突破规模瓶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77.
基于有限理性决策者注意力理论,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我国2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十四五”规划文本进行分析,研究高校科技创新注意力配置情况。研究发现,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在“十四五”时期给予科技创新的注意力最高,中部地区高校给予科技创新力的注意力最高,综合类高校给予科技创新的注意力最高;总体而言,高校之间、不同类型高校之间、不同区域高校之间,科技创新注意力配置差异比较大。因此,建议高校要动态地调整对科技创新注意力的配置策略,主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878.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低一直是推进科技赋能、实现科技强国的阻力。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需要从各要素出发,探索要素结构性差异和配置困境,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全要素配置。结合TOE理论和扎根理论,构建包含技术、组织、环境3类主范畴、8类次范畴在内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分析框架,对16个不同领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分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配置结构主要分为4类:环境制约型、技术—组织依赖型、环境—组织依赖型、均衡配置型;要素配置困境主要来源于政府、市场、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科研团队五大主体,当前存在顶层设计缺失、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技术与市场供需不匹配等困境。  相似文献   
879.
在新常态下,出口贸易将承载更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功能。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IV)模型回归结果均表明:出口贸易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并且随着吸收能力增强上述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制度环境亦有助于强化以上提升效应。多元检验结果均表明,前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出口贸易对区域科技创新逆向溢出效应的能力边界以及制度边界,有助于优化出口贸易的战略定位,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制度环境,构建“开放引领创新”的经济新体制亦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880.
以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战略协同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总体偏低且区域异质性较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财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存在包括资源协同配置型、资源内在配置型和人才主导协同型这3条绩效提升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