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1646篇
科学研究   15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12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窥测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并阐释身体观差异的形成原因。文章运用对比法、文献资料法,以中、西医学,武技、搏击为例,阐述中西方身体观的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中、西医学,东、西方武技中存在迥异,诠释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他们在文化价值观、审美观、体验观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影响中西身体文化观差异的根本因素是,中西生态文明方式与哲学理念的不同。同时,中西身体文化观在现代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正呈现趋同与融合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92.
在中华上下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汉可谓是国力强盛且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朝代,西汉时期的文化璀璨多姿,其中音乐表演艺术更是对于我国后期音乐美学领域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坚实基础。而《淮南子》当之无愧为西汉音乐的代表作品,试通过对《淮南子》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客观的双重思想进行细致阐述,深入分析《淮南子》中所展现出来的音乐审美观,探索西汉音乐美学思想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3.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湘西地区某大学67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级因子上均值得分表现为社会信仰最高,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湘西地区大学生精神信仰总体状况良好;二级因子上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命崇拜、民族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与国内其他研究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湘西地区大学生生命崇拜突出、金钱崇拜得分最低。湘西地区文化的特殊性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对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门槛效应,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只有根据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等特点,适时适量、分层次分类别增加教育投入,才能促使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更加充分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5.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历史上产生了光辉灿烂的民间工艺美术,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工艺美术是新疆各族人民在这里生活、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保护和管理好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西部开发给新疆工艺美术的保护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论文立主开展新疆民间工艺美术的数字化保护,并提出了详细的意见。  相似文献   
96.
西方哲学同源于古希腊哲学,这种同源性成就了西方哲学思维特质的薪火相传与一脉相承,无怪乎后来历代哲人每每而情不自禁地要“言必称希腊”。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素朴的“家园意识”,除古希腊哲学体现了当时思想的最高水平与最高成就外,更重要是还在于它提出并论证的世界观的神学语义,为此后西方哲学的发展确立了基本信念与发展路向,以至于作为文化轴心能为一切知识体系奠基。即使是它所暴露出来的各种困惑也成为一个永恒无解的哲学难题,紧紧吸引着历代哲人不断变换思路与方式对之进行无穷无尽的诉求与追问。在西方哲学陷入危机而功亏一篑的关键之时,也正是西方哲人借助上帝之名而“言必称希腊”之日。藉于此,也凸显了古希腊哲学中的那种充满了荒谬怪诞的宗教情结与无可奈何的悲凉意味。  相似文献   
97.
西周园林反映了我国先秦美学思想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即从崇拜神到肯定人的主体性,这种转变深深地影响了此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一方面中国人极其重视个人的德行修养,另一方面又将这种自我修养与入世精神相结合,既富有深情,又执着,但又不至于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境地;既有一种“天下”情怀,以天下事为己事,又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始终不曾远离底层。这些都是先秦美育思想在这一时期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英语学习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学习。该文从中西方文化的根源出发,探讨两种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体现,从而使英语学习者从文化差异的层面培养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99.
《隋书》是研究有隋一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是目前最为通行、最便阅读的重要版本.笔者在阅读中华点校本《隋书》时,发现其在点校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兹利用张元济百衲本《隋书》,参考南京图书馆藏武林竹简斋石印本等本子,对中华本《隋书》儒林传部分加以举证,如儒林何妥为西域人、刘绰师法郭懋而非郭懋當、隋书为唐时所编当避“渊”字讳等,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HIV/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的现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对这类特残人群的干预措施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SCL-90、SCSQ和SSRS三个量对桂西地区(百色市)103对HIV/T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异同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CL-90调查结果。病患组的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除“偏执”和“其他”两项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IV/TB双重感染患者积极应对显著少于对照组,反之消极应对也显著多于对照,病患者组的社会支持力度上无论是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都显著小于对照组;经过回归分析发现HIV/TB双重感染患者心理健康严重程度与社会支持总得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三个因素有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结论:HIV/TB双重感染患者由于疾病特殊,加上社会支持的不足,其心理健康出现了诸多问题,要做好此类病患者的防治工作,需要在心理方面对患者进行疏导,多开展疾病的知识宣教等,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怀、共同努力、消除歧视,营造一个利于患者的环境,才能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