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9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教育   1921篇
科学研究   1108篇
体育   309篇
综合类   27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This study sought to compare the kinetics and kinematics data in a group of habitual shod runners when running in traditional running shoes and newly designed minimalist shoes with lug platform. This novel footwear design claims to simulate barefoot running and reduce energy loss during impact. We compared footstrike angle (FSA), vertical average (VALR) and instantaneous (VILR) loading rates, energy loss and initial vertical stiffness between two shoe conditions. Runners demonstrated a decreased FSA while running in minimalist shoes with lug platform than traditional shoes (= 0.003; Cohen’s = 0.918). However, we did not observe a landing pattern transition. VALR and VILR between two footwear condition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0.191–0.258; Cohen’s = 0.304–0.460). Initial vertical stiffness (= 0.032; Cohen’s = 0.671) and energy loss (= 0.044; Cohen’s = 0.578) were greater when running in minimalist shoes with lug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nimalist shoes with lug platform reduce the FSA but may not lead to a landing pattern switch or lower vertical loading rates. Interestingly, the new shoe design leads to a greater energy loss than traditional running shoes,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a higher initial vertical stiffness.  相似文献   
112.
步行和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推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剑松  李靖  顾忠科  孙飙 《体育科学》2006,26(11):91-95
目的:研究不同步速下行走时的能量消耗水平,进而推导出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耗和一日总能耗的方程,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计步器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受试者身体右侧平肚脐锁骨中线处和腋前线交点处分别佩带计步器,在跑台上分别以3.2、4.8、6.4、8.1、9.7 km/h 5种速度步行800 m,记录计步器计数和实际步数,通过间接热量法测试步行代谢情况。佩带计步器一周,记录每日计步器计数,每日填写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结论:以不低于正常步速行走时,计步器可以精确记录步数,放置位置不同对步数记录无影响。随着速度加快,步频加快,步幅加大,单位能耗增加。但在完成相同距离步行时,运动强度(速度)不同,总热量消耗不完全一致,能量消耗不仅与单位能耗有关,运动时间也是重要的因素。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量消耗和一日总能量消耗的公式分别为:步行能量消耗(kca l)=0.43×身高(cm) 0.57×体重(kg) 0.26×步频(步/m in) 0.92×时间(m in)-108.44。一日能量消耗(kca l)=0.05×一日计步器计数(步) 2213.09×体表面积(m2)-1993.57。  相似文献   
113.
皮划艇项目供能的特征及其营养的补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皮划艇项目供能及营养补充进行了探讨,分析皮划艇项目的供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合理的摄取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4.
甲状腺功能紊乱主要影响机体运动的耐受性,从而导致机体剧烈运动能力的降低。另一方面,运动本身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或者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急剧改变,或者导致运动员甲状腺功能的长期改变。运动员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是一种耐受能力的适应性机制,这种适应性机制可使能量的摄取和消耗趋于平衡。女运动员过度减重常常出现“低T3综合症”,从而导致运动性闭经以及其它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15.
研究发现,人参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生皂苷能够增加肌肉中氧气供应和弥散的能力、并增加葡萄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从而明显增加人体的运动耐力。同时,人参皂苷能促进运动后肌肉能量储备的恢复、减少乳酸产生和降低肌肉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16.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短跑运动能量消耗的基本规律。由于短跑技术动作的不规范、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肌肉的紧张、全程节奏紊乱、肌肉柔韧性差、过度紧张的心理,造成了运动员身体能量的大量消耗,致使能量不足而出现肌肉损伤现象。并由此论述短跑运动员肌肉能量消耗与肌肉损伤的相关机理,提出了有利于运动员能量储备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7.
不同强度骑车和跑步的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强度骑车和跑步的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方法:10名普通女大学生分别以45%、55%、65%、75%.VO2max强度进行骑车和跑步运动,采用气体代谢法测定机体的能量代谢状况。结果:1)骑车时,脂肪的消耗量和供能量在55%V.O2max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4.26mg/min/kg和38.38cal/min/kg。跑步运动时,脂肪的消耗量和供能量在55%V.O2max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6.41mg/min/kg和57.65cal/min/kg;2)在45%、55%、65%、75%V.O2max强度,跑步脂肪氧化量、总供能量、脂肪供能比例均高于骑车;而跑步的糖消耗量和呼吸交换率低于骑车。结论:1)无论骑车还是跑步,在45%、55%、65%、75%V.O2max4个运动强度中,55%V.O2max强度运动时的脂肪的氧化和供能量最大;2)在相同运动强度(%V.O2max)下,跑步总能量消耗、脂肪消耗和脂肪供能比例高于骑车,糖的消耗低于骑车。  相似文献   
118.
不同位置男篮运动员血乳酸与心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比赛时血乳酸和心率的测定,发现运动员血乳酸值的增加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不同位置的运动员血乳酸值并不相同,其比赛时能量供应的特征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9.
运动高速摄影和跑台气体代谢法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运动员1500m跑步过程中身体各环节输出功,发现运动员身体各环节输出功的比例关系为;摆动腿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支撑腿,上肢和躯干的输出功的比例相当,头部所占比例很小。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环节内和环节之间存在能量转换,且环节之间能量转换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20.
目前因能源和环境问题,发展生物质洁净能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陇东南地区植物生物质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利用植物生物质能的物质基础。尽管陇东南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市场化还面临着一些障碍,但开发引进、推广应用植物生物质能转化技术还是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