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9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1667篇
科学研究   244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12.
从“知沟”理论到“农家书屋”图书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知沟”理论的内涵解读,明确了我国城乡“知沟”现象存在的原因,结合当前“农家书屋”建设,提出了城乡间“农家书屋”图书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图书馆参与信息分化社会调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图书馆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信息分化社会调控.图书馆可以采取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扩失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及针对弱势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特殊服务等措施,为缩小信息鸿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科技文献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时期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状况进行描述,针对广东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和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广东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鸿沟的现状谈起,介绍了普遍服务的概念及意义,并从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实行信息资源普遍服务的举措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制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探讨信息公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存在信息鸿沟的现状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提出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活动的指标、数学模型等问题是一个讨论多年而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科学技术活动的投入产出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指标系列;并从科学技术投入产出的一因一果关系、多因一果关系、多因多果关系、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定义定理;最后,根据这些定义定理,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正常时期 (继承发展时期)和非常时期(转化、革命时期)的有关推论。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文阐述了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在信息资源建设、网络服务平台构建等方面的总体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dentifies individuals’ accumulated history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s a replacement for the contested and outdated term ‘digital divide.’ We propose that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ir technological history consists of four factors: awareness, knowledge, access, and technological capacity of the user’s social collective. Together, these factors make up the individual’s level or amount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onstruct was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conducted in Soweto, South Africa, an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assessing individuals’ accumulated histories.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has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fields in which ICTs are used for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uilding, and identifying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use of the concept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decis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into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eaching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LCs). Drawing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36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study finds striking disparitie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in the working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s (TRGs). These disparities in TRGs result in divergent patterns of instruc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in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eaching and teachers are strongly shaped by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ontext. It suggests that strengthening school-wide PLC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narrowing the rural-urban teaching and learning g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