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浒传》较重视女性描写,但其妇女观却复杂矛盾,本文先述评作品妇女观进步的一面,后论其落后一面。之后从社会经济城市商业发展、思想文化及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作品“多人创作”、作家自身思想矛盾及前代文学作品的影响等几方面对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小结。  相似文献   
92.
一部《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读过以后“令子弟平空在胸中添了不少文法”。这是金圣叹对《水浒传》高超艺术表现手法的评价。在《水浒传》众多“文法”中,对比法无疑是施耐庵运用得相当出色的一种,这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相似文献   
93.
"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但它只是水浒全传这条巨龙的一鳞半爪,只是这座冰山的一石一角。望古典小说艺术爱好者,不妨也对施耐庵的"三"之艺术好好地琢磨,也更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94.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等。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是选自其中的一个故事。如何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部经典的  相似文献   
95.
试论《水浒传》与苏中地区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证了苏中地区与《水浒传》的关系,着重从其作者的籍贯问题,其史的题材来源,成书过程及其所引发的明清通俗文化与苏中地区之关系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并从《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泰州,盐城地区现存方志,文物出发研究了水泊梁山后裔的归宿问题,提出苏中特别是盐泰地区为国内现存“水浒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这一结论。且认为要研究明清通俗文化以及“海派文化”的起源必须以重新认识苏中地方文化的为基础,要求对盐城,泰州等地地方文化史进行再定位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96.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施耐庵是怎么写出这部书来的。事情是这样的,早在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前,民间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水浒英雄的传说和评书,  相似文献   
97.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3期发表了任动老师的《&;lt;鲁提辖拳打镇关西&;gt;(以下简称《鲁》)不宜入选教材》一文,笔者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8.
施耐庵作为一位"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的男子,却能"写淫妇居然淫妇"。按照金圣叹的说法,这是因为《水浒传》妙用"因缘生法",即自我观照与设身处地的理论。这本书中刻画了不少豪情好汉的入骨形象,而对于女性的描绘则多停留在"荡妇""狠辣"的层面,姑且抛开作者本人对于女性所持的态度不谈.  相似文献   
99.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因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久盛不衰的水浒文化。元末明初施耐庵隐居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所辖)著《水浒传》。美术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教育上,从美育的角度认识大丰水浒文化,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水浒传》一书中地方语言、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器物造型等透露出的大丰本土文化气息,它们的特征恰恰是审美教育所依凭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尝试将大丰地域的水浒文化融合进小学美术课堂,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00.
陈传坤 《寻根》2012,(4):91-97
关于小说《水浒传》的作者,从明代初年到现在,有四种说法。一是罗贯中独立编撰;二是施耐庵、罗贯中合作完成;三是施耐庵自己创作的;四是当代学者提出来的,认为这是一部积累型小说,是经过民间艺人口头加工、书商编纂整理、文人最后润色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