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4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国民政府处理一·二八事变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实现中日停战,然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为此,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与外交方面多管齐下。显见,此时国民政府对日政策与九一八事变时期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既折射出中日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也说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开始发生微妙的调整。然而,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核心仍是基于依赖国际调停的方式来解决中日争端。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72.
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即开始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之间已经完全处于战争状态.然而国民政府仅仅在1937年8月发表了《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却始终没有对日宣战。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73.
<正>"伴食宰相"谭延闿蒋介石北伐胜利,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延闿很知趣,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做行政院院长。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湖南茶陵人,光绪进士,1912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  相似文献   
74.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侵华日军对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日军总共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1.15万枚以上。重庆有超过1万人死于轰炸,1万多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地区惨遭破坏。日军的暴行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腐败,特别是防空部队的腐败,  相似文献   
75.
文章论述了盐税在北京国民政府中央财政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其不但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两大支柱之一,还是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唯一大宗收入来源.此外,盐税还是中央政府筹措债务收入的重要保障,度过"年、节危机"的最后屏障.北京国民政府对盐税的依赖,充分说明了其政权经济基础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76.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此前不久,长期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孔祥熙因声名狼藉而下台,蒋介石让其妻兄宋子文继任行政院长。宋子文与美国财阀关系极其密切。此时,中央银行控制有约900多万两黄金库存和9亿多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大量接受的日伪财产和为数庞大的美援物资,与美国20亿美元贷款谈判也在进行中。宋子文在美国顾问杨格的支持下,于1946年3月正式颁布《管理外汇暂行办法》与《黄金买卖细则》等,实行外汇与黄金自由买卖政策,开放外汇与黄金市场,规定外汇与黄金牌价(官价),  相似文献   
77.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失利,很多城市变为沦陷区,居住在内地的文人曾大批集中向香港迁徙,他们在香港的文化活动,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以及进步文化在香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8.
79.
1940年,英法联军在欧洲战场被德国打败,为了维护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英国不敢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得罪日本,故对日本封闭滇缅公路的要求采取绥靖政策。面对英国的妥协决定,中国政府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最终英国决定重开滇缅公路。  相似文献   
80.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对华援助逐渐下降直至停止,加上苏日关系、中共问题等因素,中苏关系渐渐冷却下来,国民政府日渐依赖美国.对苏态度大不同前,甚至支持盛世才在新疆对苏发难,迫使苏联的势力在1943年下半年基本退出新疆。苏联这时为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暂时咽下这枚苦果.但种下了其后斯大林处处与国民政府为难的近因。确实,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雅尔塔协定及其后中苏谈判苏联苛刻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