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夷坚志》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有许多侠义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宋金战争为背景演绎故事,塑造了女性侠、文人侠、士子侠、市井侠等类型众多的侠义之士,他们的侠举义行不局限于为市井细民打抱不平,有时涉及国家与民族利益,融入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从中可以看到,宋人的侠观念更宽泛了,侠内涵更丰富了,侠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2.
柔情     
五代十国有个人叫钱镠,史载"权勇有谋,性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钱镠年轻时是个混混,市井流氓,可是善结交,并且豪侠狠勇,居然在乱世中抢得一片江山,做了吴越国的君主。这个吴越国君,曾命三千铁弩射回钱塘江潮,诗僧贯休赞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人骂人喜欢称自己为对方的老子,以示自己比对方长一辈,以此来贬损对方,所以,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有称爹的情结。不过这个癖好被唯利是图的人发现后竟然产生了无比强大的生产力,于是一些钻营的人就发明了一个新行当——专门给有权有势的人当干子女,说白了就是认干爹,高衙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高衙内原是高俅在市井的一个跟班,跟高俅处得不错。后来高俅因踢蹴鞠技术好而深得端王的喜爱,等端王当上皇帝后,高俅也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天津人的幽默情怀、天津方言与市井百态、天津方言与北方戏曲、天津方言与津味相声等四个方面,剖析天津城市性格,论述了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互为表里,相济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上世纪末,在拓展广安大街的同时,菜市口丁字街向南开通出一条连接南二环的"菜市口大街",变成了十字路口.随着马路的拓宽,高楼大厦的崛起,数百年来形成的菜市口历史风貌和市井文化,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06.
宋代市井音乐不但丰富了宋代民俗音乐艺术,为明清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近现代音乐艺术的再次繁荣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陈薇 《兰台世界》2009,(7):66-67
宋代市井音乐不但丰富了宋代民俗音乐艺术,为明清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近现代音乐艺术的再次繁荣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报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报纸在打造特色上下力气.从追求独家新闻报道到新闻的深度报道,各家报纸首先将着力点放在新闻上,报纸对于新闻素材的深度挖掘,一定程度地弥补了纸媒时效性相对滞后的不足;新闻评论是报纸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又一记重拳,在重大事件的新闻大战中,新闻言论是否独到精彩,成为报纸比拼实力的又一考量点;各种类型的专刊取代文艺副刊在市场走俏,成为报纸招徕读者的又一看点,相较于文艺副刊,这些专刊更加娱乐化,更具市井气息,更像是文化快餐.  相似文献   
109.
时培根 《现代语文》2009,(12):52-53
《剪灯新话》是明代第一部传奇小说集,也是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与宋元传奇总体衰落的趋势相较,它独具鲜明的异样特质:没有走宋代传奇“多托往事而避近闻”,重在“拟古”的道路,而是上承唐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彰显出时代的世俗化倾向。由此,《剪灯新话》在中国小说史尤其是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10.
陈春 《师道》2011,(7):98-100
记录:假期里有时间写一点市井人物。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记录.也使自己的笔不离开清新的泥土.不离开那些艰苦生活的人们。我一直以为教师首先是一个生命的平和存在,我们可以用心灵和文字去感悟生活中的平实和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