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教育   14148篇
科学研究   975篇
各国文化   361篇
体育   10474篇
综合类   1779篇
文化理论   291篇
信息传播   2298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734篇
  2014年   1976篇
  2013年   1874篇
  2012年   2253篇
  2011年   2397篇
  2010年   2378篇
  2009年   2168篇
  2008年   2829篇
  2007年   3201篇
  2006年   1833篇
  2005年   1601篇
  2004年   1183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728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701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通过实验研究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按照该模式要求设置适合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武术课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武德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武术教学与“教会、勤练、常赛”全局化思考结合,以武术所需基本素质为基础,从中选拔较好的学生进行训练,为参加比赛储备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962.
该文立足于全民健身时代背景,力求夯实文化自信根基,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视角锁定于中国武术兵道(短兵)历史形成与现代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兵道(短兵)历史形成与现代发展进行研究。目的是研究挖掘中国武术兵道(短兵)历史形成与现代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切实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契合国家民族的发展,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并联系中国武术兵道(短兵)弘扬的实际情况,使中国武术兵道(短兵)的文化与价值发挥最大化作用,并使中国武术兵道(短兵)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3.
回眸缘起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十年来学界对其进行全方位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主要围绕“三路径、四视角”,既有微观、中观、宏观三种路径,又含“人的类本质与具体实践的人”的普遍性视角、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演变的纵向视角、全球治理的现实横向视角、中外传统思想的历史纵向视角。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目标和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精髓所在,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超越,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普世价值”的超越,是党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64.
章剑 《体育教学》2024,(3):68-71
<正>一、设计思路1.“学、练、赛、评”有机结合:本节课以游戏两人双足跳的合作练习导入,为后面的双人对练和创编展示的合作学习做准备;复习少年拳第二套,强化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从武术套路学习自然过渡到防身术的学习,指导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学习第二套少年拳中的技击动作在模拟实战情境下的应用,让学和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防身术对自我保护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自我保护、防身避险的意识,认识防身术作为正当防身自卫手段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5.
中国武术自1916年进入学校教育体系至今,已有100多年学校武术发展史,从最初的“强国强种”“尚武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强身健体”“活跃身心”再到新世纪力图走出国门的“奥运武术”,几经风雨,走到现在实属不易。越是优秀的东西越能走的更远,武术代表着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理应传承下去,但是,武术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学校武术的发展,现状越来越令人担忧。学校武术“操化”“泛竞技化”严重制约武术的个性发展,教学内容、模式的单一枯燥和武术教育的文化缺失等问题,使学校武术教育“渐行渐远”,以至“名存实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前学校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学校武术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6.
武术“入奥”的本质体现中西方两种体育文化形态融合深度。从项目设置而言,奥运会正在经历着项目设置的重大调整期,此为武术“入奥”议题的破解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切入点。本研究在回溯奥运会项目设置历史,呈现武术“入奥”的阶段性历程基础上,尝试探析破解该议题的未来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未来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路径在于,强化两者间的文化存在互补共利的思想共识,厚植两者间的融合实践基础,提升两者间的多种组织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67.
人可以创造奇迹,人却无法创造出任何的神绩。著名文学评论家韩梅村教授在《张俊彪论》一书的开篇第一句就写道:“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张俊彪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他这样写,主要是对我的苦难经历的熟稔,对我的写作动因的理解,以及对我孑然一人上路的喟叹。这也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刘俐俐教授在《理论视野中的作家张俊彪》一书的绪论中写下的这样的一句话:“……这样,张俊彪就将自己与新时期的一个个文学潮流拉开了距离,他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潮流的代表,  相似文献   
968.
红色文化艺术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该文通过对红色文化艺术形式的演变历程、当代表达方式、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及影响力进行研究,探讨了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和影响力。红色文化艺术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源与发展、代表性作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当代,红色文化艺术通过传统形式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科技手段的结合,以及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等方式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969.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西哲学差异的整体思维观,置于翻译的全过程之中。翻译中国哲学典籍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与概念系统的手段,更是树立、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步骤。作为新时代译者,需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学说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及其差异,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至世界。  相似文献   
970.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探索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社会,民间武术组织以武德传承强化乡村德治机制,以门规戒约规范乡村法治秩序,以家长制参与乡村自治实践。而进入现代社会,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面临着传统德治弱化、法治建设不完善、参与自治机制不健全三方面的困境。提出,民间武术组织要建立新的道德体系,营造乡村治理的德治氛围;加强组织治理,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理念;深化自治实践,主动承担乡村治理职责功能,旨在为更好促进民间武术组织有效治理、推动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