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岁月长,春衫薄,正适合探朋会友。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说,作为知识女子,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和"年1500英镑的收入"。1904年,伍尔芙的父亲过世,她与几位兄弟姐妹移居百花里小镇,独门独户,没有长辈约束,朋友们很爱来坐坐。青年们有些求婚,有些求爱,有些索性搬过来比邻而居,百花里遂成为当时英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常来常往的,有经济学家凯恩斯夫妇、  相似文献   
82.
"意识流"是京派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对西方"意识流"的接受与运用体现了京派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间的紧密关系,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通过大量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独白,比较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对空间场景进行了无序而大幅度地调度与切换,有效地运用了"意识流"的主要技巧——时空蒙太奇。两部小说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共同代表了京派意识流小说的成就。朱光潜"静穆"观念中对直觉、顿悟等文艺心理因素的强调,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中对转瞬即逝的感觉、感官综合的重视,彰显了京派文艺审美观念与西方"意识流"理论的相通性,并推动了"意识流"在中国文坛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3.
安一 《留学生》2009,(2):59-62
康河的一泓碧波 伦敦的雾,是出了名的.而在剑桥,这样的雾.是从康河的碧波中涤荡出来的。  相似文献   
8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林徽因传记写作的热潮,继而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播出更让许多人把目光聚集在这位优雅清丽的民国女性身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只是津津乐道于她与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的感情纠葛,关注她那迷人的外表,欣赏她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参与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景泰蓝的改革。可她作为“中国第一才女”最闪耀、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却被淡化或忽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相似文献   
85.
林徽因是新月诗派后期的诗人,她承袭了新月前期的抒情风格,诗歌典雅而矜持,但是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她的诗中都充满浅浅的哀愁。本文主要从她的爱情诗和哲理感悟诗分析她诗歌的悲凉色彩,以及这种诗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86.
充满诗意的人生──试论林徽因和她的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有“一代才女”之称的林徽困,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女建筑学家,也是三十年代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数量虽不多,但大都写得很精致,具有成熟的艺术功力。中西方文化的共同滋养,使她的诗歌在艺术上既具有古典诗词的节制和宁静,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派色彩。她的诗歌也最终实现了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的转变。  相似文献   
87.
88.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她在我国建筑理论与建筑史的创立发展、古代建筑的勘察保护以及民居建筑的关注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徽因便以公众人物的身份示人。但人们对她的印象往往集中于文学创作、情感经历,而对作为其真正职业的“建筑学家”身份知之甚少。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媒介心理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女科学家科研工作的宣传以及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弘扬。  相似文献   
89.
林徽因散文作品不多,但个性鲜明,风格独具.她善于从细微处阐发幽思,浅谈中见深味,疏放中见灵机,豪放中见隽永.她的散文既有西方随笔的自由散漫,又有中国传统作文的严谨圆润.她擅长用诗的语言,并借用小说的叙述方法,巧用绘画、电影等技法,强化语言的张力,因此,她的散文简洁传神,内涵丰富.林徽因以其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和独具的灵性、悟性,在散文艺术天地中留下了深深的足痕.  相似文献   
90.
林徽因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诗化的情绪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是“三十年代极富个性的,艺术上渐臻于炉火纯青的女诗人”,其作品主要歌颂了爱、自然、生命,反映了对时世的感怀。她以艺术家的全部气质捕捉灵感!诗化情绪,把诗意盎然的感觉和情绪熔铸进美的艺术形象,创造了美的艺术品,创造了独具魅力的诗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