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182篇
科学研究   43篇
体育   634篇
综合类   20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61.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是:体育运动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出现肌肉延迟性疼痛的同时,伴有肌组织结构和功能及血液生化成分的改变,表现为细胞肿胀、肌力下降、血中肌肉酶活性升高等等。研究发现肌组织的这种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是暂时的,它可随运动员对某一运动形式,负荷的适应而逐渐消失。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诱发机理并不十分明了,目前认为很可能与肌组织的机械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2.
1柔韧性训练中的误区柔韧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柔韧性决定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舒展、优美与协调的优劣,并且还与运动性损伤相关。因此,柔韧性训练一直受到各运动专项不同程度的重视。然而  相似文献   
63.
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造成大鼠运动性贫血状态,并对其骨骼肌内某些能量代谢酶进行观察。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筛选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简称运动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营养补充组(简称运动+营养组,10只)。运动组和运动+营养组的跑台训练安排按照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方法实施。研究表明,运动性贫血条件下,大鼠腓肠肌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指标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LDH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低于运动+营养组,SDH的活力则没有表现出组间差异性。运动性贫血条件下,大鼠腓肠肌内ATP酶多数会发生显著性降低、LDH表现出显著性升高,表明运动性贫血发生时伴随着骨骼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下降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升高,说明此种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相对提高了机体利用无氧代谢的比例,而此营养补充对此种变化影响作用不明显,此变化的内部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时大鼠炎症反应及肝脏分泌的铁调素蛋白hepdain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hepcjdin对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铁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18只雄性Wt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G)、适度运动组(moderately exercise group,MG)和运动性低血色素组(Sports hypochrosis group,SG),5周不同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 Time-PCR)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中hepcidin mRNA表达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JSA)检测血清IL-6及铜蓝蛋白(CP)的含量.结果:1)运动性低血色素组大鼠hepcidin mRNA表达和血清IL-6及C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2)适度运动组大鼠hepcidin mRNA比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IL-6及CP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引起大鼠炎症反应增强,导致肝hepcidin表达增加,负反馈调节机体肠铁吸收,是引发运动性低血色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紧密相关。已有诸多学者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状态改变.有赖于五脏的共同调节,在五脏中肝居于核心位置。五脏中与运动性疲劳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较密切者,当首推肝脏,疲劳产生的根本在肝的调节功能失常。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中医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旨在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以及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牛磺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等特点及其在自由基代谢和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阐述了额外补充牛磺酸对运动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论述了大强度运动中补充牛磺酸对运动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笔者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67.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包括运动性生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采用适当的、针对性的恢复措施,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肾脏EPO代谢在运动性贫血发生机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及营养补充对运动性贫血防治效果的作用机制,对30只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等量随机分组:对照组(C)、运动组(P)和运动 营养组(G)。11周的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结束后,应用RT—PCR和ELISA方法测试大鼠肾脏EPO基因表达和活性水平。结果发现,肾脏组织匀浆液EPO水平并未表现出对照组、运动 营养组、运动组的组间差异,而对于肾脏EPO mRNA表达指标在运动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运动 营养组,提示肾脏EPO活性水平可能并非机体运动性贫血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69.
对中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中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后采用积极的整理活动、合理的补充营养、保证休息和睡眠等恢复方法,对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事实证明,恢复和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训练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0.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药调节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中医药原理,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辨证分型、五脏调节和方药筛选规律进行探讨。认为运动性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的发生过程,并发展成慢性疲劳综合症;根据整体功能态的改变可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脾不调型、气阴不足型和湿热内生型;调节机制以肝为核心,有赖于五脏功能协调;根据辨证立法和以法选药的原则,筛选了缓解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