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秋菊(1963-),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2007年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自幼习武,精通通背拳,是通背拳  相似文献   
62.
武兵  王宏强 《武当》2012,(3):42-43
迷魂掌(图1、2)、追魂掌(图3、4)、丧魂掌(图5、6)堪称通背拳三绝掌,其招式快疾连环,势猛劲大,学练简便,制人效果宏大,练习者应当学一变三,融会贯通,随机应变,善守善攻,即可步入高手境界。一、迷魂掌(甩掌)A:临战时,对方猛发右弹腿攻踢我裆部要害,我随机应变,身体后移下坐,出右掌迎拍截击来腿,接着右肘上翻发右甩掌反背甩打其面门,制胜对方。拍截来腿要迎招而上,因为弹腿过程中的劲力未达到极致,利于防守。同时甩掌打面必须上右步蹬地前移重  相似文献   
63.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是昆明市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肩负着繁荣全市职工文化的重任。2013年4月,为支持新昆明建设,文化宫职工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搬进了初步建成、处于装修收尾阶段的新文化宫。搬迁新址后,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克服场地有限的客观困难,通过最大化的利用自有场地和走出去辐射基层的战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举办了200多场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及公益活动,受益职工群众达到20多万人。新文化宫是如何通过公益活动、职工文化活动惠及广大职工和群众的?2.5万职工免费观看50场演出  相似文献   
64.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  相似文献   
65.
童旭东 《武当》2010,(4):29-31
孙存周作为技击领域的一代天骄,其实战范例作为孙氏道艺武学的交手艺术而被人传诵。孙存周在切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打法多样,效果骇异。例如,孙存周在与有“臂圣”之称的通背拳某宗师切磋时,因初次交流,对彼打法不熟悉,则运用孙氏拳艺独到的闪战技能,采取长伏之法,诱彼意起之即,赚身闪进,其变无兆,以掖掌将彼击卧于地。  相似文献   
66.
用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对祁家通背拳进行审视,提出祁家通背拳在传统武术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契机下,把祁家通背拳看作一种文化进行推广,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派出优秀传人参加武林大会,提高祁家通背拳的国内知名度。并且效仿八极拳,让祁家通背拳与格斗游戏合作共同开发,为祁家通背拳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67.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68.
张永瑞 《精武》2010,(3):35-35
沧州盘枪是合一通背拳大师郭建伟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独门绝技之一。 郭建伟,字景春,河北沧州人。自幼随杨昆山习武,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散手系,得李景林、马英图等名师指导,技艺大增,很快成为该系的佼佼者,后经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郭锡山介绍,随郭长生先生习练合一通背拳,并得到时任该馆副教授的独流合一通背拳大师刘玉春之嫡孙刘景云先生亲传,加上他天资聪慧,通背拳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了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将军的赏识和器重,  相似文献   
69.
祁家通背拳是一门优秀的传统拳术,其发展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对祁家通背拳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以探寻其文化价值。研究发现:祁家通背拳在其发展过程身受着中国传统的兵家思想、美学文化与"三冀文化"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具备了传统的武德文化思想。传统文化寄寓于祁家通背拳之中,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是这些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0.
车星辰 《精武》2009,(8):56-57
合一通背拳,又称通背二十四势,由清末直隶静海(现天津静海)独流武术大师刘玉春传出(同时传艺者还有刘玉春的师弟任向荣),现主要流行于沧州、静海、杭州、上海、天津等地。此拳在甘肃兰州也有秘密传承,由刘玉春大师亲传弟子郭长生(有“郭燕子”之誉)之徒张群炎传人兰州。兰州所传合一通背拳,与现流传于沧州的合一通背拳风格完全一致,演练时步快势活,武美雄峻,蓄发分明,开合有致,发力通透,劲健淋漓,藏头缩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