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0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春鸟 《中国教师》2014,(23):30-34
一提起小学品德课堂,我们更多地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说理性太强。比较空洞,还会听到有些教师说小学品德课实在是太难教了,要补充的内容太多,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存在一定的距离。那么如何提升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让我们来听听浙江省杭州市一些品德课任教教师的声音吧。本期《特别关注》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研究”为内容,特选取“2014年度杭州市教学研究(普教)评比”获奖论文,和广大教师一同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借览。  相似文献   
82.
正我校在2005年被评为"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2006年被评为区"行为规范教育"特色优势学校,应该说,我校具有行规教育的良好传统。可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随着我校新居民孩子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现在孩子的品行教育越来越力不从心。在学校里,我们发现孩子能对老师的行规礼仪等说教复述得头头是道,原原本本,可  相似文献   
83.
正小学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更是主渠道的重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要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辨别、判断事物;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指导本人的行为实践,解决怎样行动的问题,以达成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84.
浅谈德育     
正人们的道德观点和道德行为不是从遗传素质中获得的,而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中学习和仿效的。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总是通过人们的活动和交往对人发生作用的。活动使社会关系得以实现,而交往是社会关系现实化的方式。人是通过活动与交往,在社会关系中掌握道德观点,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人们的活动和交往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进行的,任何人的活动与交往都带有社会性。在活动与交往中表现出人们对事物、对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李霞 《教师》2014,(1):79-79
正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深化,导行是目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导行呢?一、榜样导向法榜样导向法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86.
<正>行为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提出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人行为习惯,以及以交往礼仪、校园集体规范和社会公共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共道德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虽然普遍重视行为规范教育(以下简称"行规教育")的课程建设,但往往实际效果与投入存在  相似文献   
87.
正在中小学校,仪式是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进行的。实际上,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注重通过仪式活动来实现道德教化的传统。人类社会学家将仪式分为"生命礼仪"和"强化礼仪"。前者是与个人生活的重要事件相关,后者则在群体生活的某些重要时刻举行,其作用是团结社会成员。这两种仪式在校园中同时存在,前者如校园中的成人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毕业典礼,后  相似文献   
88.
正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把道德教育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忽略了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育。离开了"实践",道德教育既不会对学生心灵产生任何触动,也不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任何影响。与其他的学科教育不同,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要使学生过一种良好的、健康的道德生活。所以说,道德知识应  相似文献   
89.
肖晓梅 《学子》2014,(7):70-70
德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情、知、行是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激"情"、导"知",又练"行",  相似文献   
90.
王俊 《学子》2014,(9):8
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崇尚人文关怀,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是小学品德课程的目标。研究表明在品德学科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要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中乐于学习、主动探究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达到知、行、情统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添油加醋",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活跃起来?随着课堂的进程,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一、"添油加醋"于情感启动时小学生的认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时伴随着情绪和兴趣。当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