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38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寄四弟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事先大小,均有一定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张乖崖亦云:人当随时用智。此为无所用心一辈人说法,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长进。由此而日积月累,何患学业才识之不能及人也。做官能称职,颇不容易。做一件好事,亦须几番盘根错节,  相似文献   
43.
有部电影叫《泽西女孩》,讲述了一个单身父亲抚养幼女的故事。剧中的小主角格蒂虽然一出生就失去了妈妈,但并没有因此而缺失爱。因为妈妈一直活在她和爸爸的心中,爸爸与妈妈的相爱,以及妈妈去世后爸  相似文献   
44.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这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与他的气质、气度和气魄,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能把知识变为技能,能使学问成为智慧.那么他的工作、事业乃至人生境界,都会随之得以提升。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的粗浅道理。  相似文献   
45.
微尘     
转眼又立夏了,当似火的骄阳肆无忌惮将热辣阳光洒到我的办公室,我才猛然惊觉原来春天已经悄悄溜走。看着在阳光里浮浮沉沉的微尘,不由得遐想,原来老子说的"和光同  相似文献   
46.
笔者一直认为校长不是行政序列的"官员",行政级别自然没那么重要,现在社会上去学校行政化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其实校长只是学校的引路人,教育的管理者而已。作为"学者型"校长,要管理好学校,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学识和本领,还应当具有定力、张力与亲和力等魅力,以此来影响、凝聚和领导学校里的所有人共同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47.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课改后新增加的内容,因为新鲜而受到不少人的青睐。而几年下来这一内容的教学几乎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首先,通常都是从座位表引入的。(如图)  相似文献   
48.
讲好道理是高职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讲好道理根在“准”,依据统编教材把道理讲准;讲好道理重在“深”,要紧跟时代脉搏把道理讲深;讲好道理贵在“透”,要运用逻辑思维把道理讲透;讲好道理成于“活”,要结合社会现实把道理讲活;讲好道理立于“实”,要贴近学生实际把道理讲实。把这五个向度有机统一起来,是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讲好道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9.
科学平衡的人才培养结构、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实现更高质量和更为充分的就业,则是新经济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向度围绕育人功能展开,通过回归育人本质、夯实育人基础、精准育人方位、优化育人流程,促进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供给不断提质、人才核心素养全面增强、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完善。从高校本身而言,应着力打造道理、学理、哲理、原理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就是要聚集高层次人才供给,把道理弄清;立足类型化人才培养,把学理弄透;校准新时代育人导向,把哲理弄实;着眼创新性人才素养,把原理开通,不断提升高校人才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50.
庄子在《南华经》里写到一个故事:孔子自以为天下人都需要教化——并且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被教化,他对教育盗跖充满信心,和盗跖说了一大堆道理.没想到盗跖反过来也给孔子讲了一大堆道理——或者说歪理,让孔子哑口无言,抱愧而归。因此留下来一个成语“盗亦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