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90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列举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罪行的活动。其中包括成立右翼团体、美化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强迫被侵略国妇女作慰安妇等侵略行为,及政府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等逆行。同时文章简要剖析了这些现象存在的思想、经济、政治根源。  相似文献   
72.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劳动者是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探索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3.
论大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受教育权不客侵犯,而实践中侵害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引进司法救济制度,平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司法救济制度,对促进“依法治教”进程和宪政改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4.
本文阐述了实现社会公甲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根据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越来越火、教育不公等问题,提出政府必须提供服务的平等性,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公平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5.
从西方女权社会主义者对男女不平等原因的论述,分析当代中国妇女问题。本文认为造成中国当代妇女问题主要表现层面是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原因,不是阶级、政治的,而是经济的原因、是男权统治传统积淀到今天而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76.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遗失物拾得制度,但存在着很多明显的缺陷,包括在权利人追回遗失物时向受让人支付的费用范围不具体、拾得人或公安等有关部门的义务履行不明确、遗失物的保管方式与处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因此,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司法解释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7.
信息获取权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权利,将信息获取权法律化是保障社会公众充分获取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条件,信息获取权的立法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国外法律和国际性的立法文件中有不少关于信息获取权的规定,我国宪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对信息获取权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78.
网络视频是一个受年轻用户青睐的新媒体新兴业务,但多数网络视频因其由用户自传而出现版权诉讼、内容删除、质量差和内容品位不高等问题,使一些视频网站看上去很热闹,赢利却很困难。本文通过对新兴视频网站Hulu的模式进分析,认为Hulu模式符合视频网站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各类视频网站借鉴。  相似文献   
79.
人格权与表达自由:孰轻孰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侵权表现出民事权利同宪法权利之间尖锐的冲突,其关键在于有关表达自由的宪法基本权利规范能否以及如何适用于大众传播侵害人格权的民事纠纷。表达自由基本权利只有内化为民法价值才可以发挥其作用,亦即宪法关于表达自由的规范对大众传播侵害人格权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可直接适用。对于上述民事关系,间接适用宪法的最佳途径是公共利益条款,即把有关表达自由的宪法规定转化成民法语言,以实现在民事案件处理中兼顾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80.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知识产权与传统私权在客体、内容、权利救济等方面阐述了二者的差异,进而为司法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