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77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3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曹元弼、段熙仲为近现代经学大家,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曹元弼覆段熙仲书札一封。本文在校录书札的基础上,就书札所涉及之房室之制、《礼经》校勘、《礼经》之例等三问题及此札撰写时间、曹段二氏经学思想之异同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92.
理学家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其最为后人所熟知与称道的是“程门立雪”的修行美谈,近代学者认为其间蕴含着禅宗面壁工夫的内涵。二程去世后其学说面临失传的境地,杨时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校订二程的遗稿,通过聚众讲学的方式传播二程理学思想。杨时生逢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和积极努力促使二程思想成为理学正宗。杨时在理学道统传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程朱理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3.
苏雪林是现代一位奇异的女作家、教授和学者,也是一位活了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胡适仅给她教了一年书,但她一生对胡适特别崇敬,逾到晚年“老而弥笃”。在胡适死后,谁要对胡适说声“不”,她就会站出来捍卫胡适的。  相似文献   
94.
春秋时期的管仲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为后人传颂。入宋以来,赵宋王朝积贫积弱,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劣势地位,管伸“攘夷狄”的成就多次为宋人提及。现以《全宋诗》为中心,辅以其他宋代典籍文献,勾勒宋代诗人对管仲功业、品德、治国政策等的评价和接受,为分析宋代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特征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5.
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众多师范院校开始走向世界,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校名的英文翻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名片,其译名准确性、统一性十分重要。然而中国众多师范院校对"师范"的英译却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让人疑惑。笔者统计了国内(含台湾地区)百余所师范院校的英译名,发现"师范"存在着"Normal"、"Teachers"、"Education"、"Teachers Education"和"Teachers'"5种译名。结合中西方师范的起源和发展、当前中西方师范院校的实际特点及国际发展趋势,笔者重点比较了"Normal"和"Teachers"两种译法,认为Teachers更能直接准确体现出"师范"的涵义,更能体现出中国师范院校的内涵和特色,也更加有利于中国师范院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6.
20世纪70年代,内外两个因素导致了施叔青由现代主义转向乡土文学的创作。在这组乡土小说中,她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展示了传统文化在遭遇西方现代文明时的失落、摇摆和回归。  相似文献   
97.
“摩史”、“布摩(毕摩)”和“苏尼”是彝族民间信仰的表达主体,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摩史”在彝族历史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摩史”与“布摩(毕摩)”一起构成的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曾经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机而高效的模式,逐步恢复这种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是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过程中一种值得探索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
由于司马迁在不同地方谈到《吕氏春秋》时,对其成书年代的说法不尽一致,再加上后世一些学者对《吕氏春秋·序意》篇“维秦八年”一语的过分解读,遂致在此书成书年代问题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诸说之分歧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吕氏春秋》成书于哪一年,二是《吕氏春秋》是否一次成书。而就目前的资料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此问题上最可靠的答案是:《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相国期间组织宾客一次编撰完成,书成于秦王政八年。学者们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和分歧,反映了在考证古书成书年代时,内考证与外考证既可能交相为用,也可能相互干扰,导致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99.
苏轼对易学的兴趣,始于乌台诗案之后苏轼锒铛入狱期间。当他流放儋州之后,苏轼完成了《苏氏易传》。由于苏轼受到易学思想的熏染,从苏轼早年就形成的追求自然适意的人生态度来看,对他通达放浪的思想性格有深刻的影响。苏轼以易学为基础,以其多样化的著作如散文、诗歌、词、绘画、书法等表达他宽广的胸襟以及对文化传统的极大包容。宋人如苏轼辈研究易学,好发为宏论,故学术风格导致写诗议论转多,有时会使得诗风在奇趣之下顿失诗格,所以居儋州期间苏轼在师法唐诗风格之下便不得不转而师法魏晋,以渊明为诗,这就是诗歌的流变与延续使然了。  相似文献   
100.
《封禅方说》原书已佚,无法详考该书与汉武帝的关系.现存《史记·孝武本纪》几乎与《史记·封禅书》完全相同.根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相关记载,可大略推测汉武帝不得不封禅是《封禅方说》的成书背景,汉武帝时期的方士之风加速了《封禅方说》的形成,以公孙卿为代表的方士群体创作了《封禅方说》.汉武帝晚年对求仙态度的转变是《封禅方说》一书散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