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6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模拟不同海拔高原训练大鼠心脏肌钙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模拟不同海拔高原训练的大鼠心脏肌钙蛋白 T的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 )测定血清 c Tn- T含量 ,阐述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心肌影响 ,探讨高原训练导致心肌改变的机制。结果提示 :高原缺氧和高原训练都可引起血清 c Tn- T含量升高 ,以海拔 40 0 0 m最为显著 ,而递增缺氧训练可有效减轻 c Tn- T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72.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分和评价标准改革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青海民族学院十多年来的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有效数据及青海省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的归纳、检验、统计,显示出高海拔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分和评价有待改革。改革后的评分、评价有利于准确掌握高原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促进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73.
高原训练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血清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血清激素的影响,本文系统观察了6名世居平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组)进行4周高原(1917米)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皮质醇(C),T/C比值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并与12名世居高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数值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74.
通过监测备战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的吉林省6名男子400m栏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为男子400m栏项目的高原训练期间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400m栏运动员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铁人三项虽然包括游泳、骑车和长跑三个项目,但是跑步对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我国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在游泳和骑车赛段中并不逊色于国外的优秀运动员,但是跑步赛段中的差距却很明显。在本次高原训练中迫切需要建立科研与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发掘优秀队员的潜能,提高单项成绩,创造我国男子铁人三项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76.
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吉林省运动员采用高住低训(Hi-Lo)的训练模式,进行尝试性模拟高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观察两名吉林省速度滑冰女子全能运动员4周高住低训(Hj-Lo)的训练状况(运动员每天居住在低压氧舱内10h,氧气含量保持在15.3%,相当于2500m高度),日常训练在平原的速滑训练馆中进行。通过日常训练状况及生理生化指标(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状况评价运动员承受负荷水平。结果表明:人工环境模拟下的高住低训(Hi-h),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并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对有氧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7.
C172飞机发动机贫富油使用一直是飞行人员和机务人员长期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因为自从该款飞机用于飞行训练以来,由于对贫富油调节的方法错误而出现了几起严重的空中发动机抖动,危及了飞行安全,影响了正常的飞行训练。同时由于飞行训练的特殊性,学生流动性大,人员变化快,单飞多,加上学生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对发动机贫富油调节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为了更好使用保护发动机,减少空中发动机抖动、确保飞行安全,本文从使用的角度分析飞行的几个阶段:地面运行、起飞爬升、巡航下降及着陆关车贫富油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78.
国家女子马拉松队在柏林田径世锦赛上取得了单项和团体冠军的优异成绩,通过对备战过程中的高原训练跟踪与监控,分析与研究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重大比赛前高原训练的特点与规律,针对高原训练开始的时间、高度的选择、高原训练的时间、高原训练负荷的安排、高原训练过程阶段的划分、高原适应期的时间及下高原的时机,结合实践从科研的角度对高原训练的模式再认识。  相似文献   
79.
对足球、篮球、橄榄球等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原训练对球类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对骨骼肌的工作能力有负面影响,地心引力的下降、空气密度的减少也会影响动作技能及球感。而高住高练低训(living high-exercisehigh-training low,HiHiLo)不仅能够达到提高机体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目的,并且由于是在平原训练,运动员的球感、技能不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高该类项目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0.
高原或低氧训练提高平原运动能力非血液学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揭示在低氧或高原训练后,平原运动能力提高的主要机制是红细胞数和质量的增加引起的最大摄氧量提高。但低氧训练提高运动成绩除了血液学机制外,还可能经由非血液学机制获得:可能是由HIF-1在分子水平上所驱动的各种反应,也可能包括训练效率的提高,涉及到肌细胞内生物能和能量置换过程的偶联,从而引起线粒体效率提高以及肌肉pH调节和缓冲能力的增强等;还可能与骨骼肌内UCP3含量的变化有关,UCP3含量变化可影响跨线粒体膜的质子漏和氧化效率。综述了低氧训练引起运动成绩提高的非血液学机制,以期为丰富低氧训练方法和相关科学实验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