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1520篇
科学研究   24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45篇
综合类   46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要从多层面进行认识和把握。要注意解决因生源质量和教育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由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对象、功能与结构方面出现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性质与类别的高校对学生培养质量应有不同的规格与要求,同时也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化工原理》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理论严谨、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据此特点,论述了抓住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一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3.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试论当代大众传媒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代大众传媒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自然也受到其影响。当代大众传媒对翻译的影响表现在:当代大众传媒使不少被斥为死译的外来词常用不衰;当代大众传媒是新一轮音译浪潮的排头兵;当代大众传媒推动了零翻译缩略语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在对Matlab简介后 ,以电子荷质比、液体粘度测量实验的数据处理为例 ,介绍了Matlab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 ,用Matlab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方法简单 ,且处理结果更能满足实验要求 ,适合在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6.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echnical method by which bone tissue bionic scaffolds are fabricated on a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machine. It also analyses determinative factors in fabricating porous structure using this method, and proposes a new technique to fabricate porous structure by rapid prototyping method.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传统媒介产生的动力是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发展过程形成了从自然到人工、表现趋于细化、淘汰与继承并存、由单一走向多元等特点。现今表现为其与新兴媒介共存、科技含量提高、相关媒介的使用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998.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更重要的是该方言内部组织结构因素导致了uen韵的产生 ,在ong韵分化的过程中体现了平衡化、规则化的功能及所演绎的“格林法则”。  相似文献   
999.
“批林批孔”运动是文革后期一场奇特而又十分普遍的群众运动。文章对这场运动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阐释了毛泽东的儒法思想对“批林批孔”运动的影响,并对运动的批判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00.
帕慕克的作品中,充满着忧伤的情绪,甚至已成为他自身创作的一种习惯。他的忧伤,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说,他的忧伤来自于“失落的集体记忆”,来自于土耳其在西化过程中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屠杀;而从个人角度来讲,他的忧伤又来自于中心感的丧失,由奥斯曼帝国文化衰微而滋生的中心感的失落,又衍生了自我中心感的失落,这二者交缠盘错,探寻自我中心的失落使其更加缅怀帝国的兴盛,而对帝国兴盛不复存在的慨叹,又加深了自我失落的伤痕。因此,在审视自己的伤痕后,帕慕克将文学,特别是苏菲文学,视为一种探寻中心,走出失落的尝试途径。沿着上述脉络,就帕慕克数部作品中忧伤情绪的发展和走向,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