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1729篇
科学研究   2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12篇
综合类   535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对竞技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传统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竞技体育系统作为复杂大系统,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因此竞技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组织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从系统驱动力角度对指标体系进行遴选。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构,采用因果分析方法,以外部驱动力类指标、内部驱动力类指标和协调驱动力类指标为一级指标,给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方法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进行了赋值。  相似文献   
98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新的康复理论"Prehabilitation",主要从静力性力量训练、动力力量训练、离心性力量以及plyometric练习几个方面论述基于Prehabilitation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重点从Prehabilitation视角下阐明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作用,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动向,丰富肌肉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悬吊训练法(S-E-T)、超等长练习(Plyometric)、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 Training)等,Prehabilitation的性肌肉功能训练在运动实践中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83.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实际上是一空间结构体系,为设计计算方便,一般按纵横两个方向作为平面排架来分析,即假定各个横向(纵向)平面排架单独工作。通过单层厂房设计实例,阐述平面排架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柱截面的内力分析和内力组合的计算过程,从而为此类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4.
王静  刘欣  王晶晶 《体育科研》2015,(4):70-74-79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运动疗法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氧运动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并推广,但抗阻运动的作用却未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肌糖原合成、线粒体功能、脂质积聚、心理健康等几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建立2型糖尿病科学、全面的运动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5.
研究目的:观察高弓足和正常足在赤足行走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高弓足易损伤的原因,为高弓足的康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选取9名高弓足受试者为实验组,10名正常足受试者为对照组。利用Vicon-MX红外摄像系统进行动作捕捉,采集受试者常速行走时髋、膝、踝三大关节的运动学参数,同时利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行走过程中的足-地接触力。研究结果:在行走过程中,高弓足者髋关节在足趾离地时的外展角度小于正常足(P﹤0.05);在垂直方向上的第二峰值地面反作用力(GRF)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的第一、第二峰值GRF和向后方向上的峰值GRF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正常足(P﹤0.05)。结论:高弓足与正常足行走时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可能是造成高弓足易损伤的原因,也反映了它们控制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986.
The understanding of swimming propulsion is a key factor in the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in this sport. Propulsive forces have been quantified under steady conditions since the 1970s, but actual swimming involves unsteady conditions. Thu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article was to review the effects of unsteady conditions on swimming propulsion based on studies that have compared steady and unsteady conditions while exploring their methods, their limitations and their results, as well as encouraging new studi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 multiple database search was performed, and only those studies that met all eligibility criteria were included. Six studies that compared steady and unsteady conditions using physical experiments or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selected. The selected studies verified the effects of one or more factors that characterise a condition as unsteady on the propulsive forces. Consequently, much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each individual variable that characterises a condition as unsteady on swimming propuls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hese variables as a whole on swimming propulsion.  相似文献   
987.
Muscle hernia (MH) is a focal protrusion of muscle into the overlying subcutaneous tissue through an acquired or congenital facial defect. Herniation in the thigh muscles is not common and there are limited reports evaluating this pathology using ultrasonography (US). A 28-year-old amateur football player presented with a palpable mass on the anterior aspect of his right thigh. Sonographic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a MH through a fascial defect, which is called mushroom appearance. Based on the clinical and sonographic findings, the diagnosis of a MH in the rectus femoris muscle was established. Today, there is no doubt anymore on the role of musculoskeletal US in the field of sports injuries. Therefore, with its various advantages (non-invasive,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inexpensive, etc.), US is the key imaging method in the diagnosis of MHs.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分析我国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特征及增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352名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78.8±5.9)岁,按年龄分为70~74岁组、75~79岁组、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采用Rikli制定的功能性体适能测试指标和我国国民体质测试老年组部分测试指标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结果:女性BMI均值高于男性,柔韧适能好于男性,男性肌力适能、心肺适能、平衡能力好于女性;不同年龄组高龄老人BMI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且没有随年龄增长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其余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柔韧适能、肌力适能、心肺适能变化率最大,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平衡能力变化率最大,除70~74岁与75~79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70岁以上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80~84岁组的高龄老人下降速度最快,采用美国功能性体适能常模标准进行评价,我国同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水平低于常模推荐量。  相似文献   
989.
磁悬浮(无轴承)电机利用磁场力使转子悬浮并驱动其实现高速或超高速旋转.基于传统电机技术提出一种交流圆弧电机原理,并按电磁轴承悬浮技术,水平方向对称于转子布置2个圆弧电机,垂直方向对称于转子布置2个圆弧电机,构成交流磁悬浮感应电机;建立电机在干扰作用下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气隙长度)变化规律,基于电磁理论建立了气隙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利用虚位移原理建立电机电磁悬浮力和电磁转矩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磁感应强度、电磁悬浮力和电磁转矩等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90.
研究目的:研究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在非线性油膜力和非线性汽封力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转子转速、密封力、油膜力和联轴器刚度等因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创新要点:采用Hamilton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模型,使得双跨多节点的转子系统数值求解更加容易。研究分析转子转速、非线性密封力、非线性油膜力和联轴器刚度等因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为大型转子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采用Hamilton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模型(图1和2)。应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并采用轴承处、圆盘处的分岔图、时程图、庞加莱映射图、频率图和相轨迹图等来分析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重要结论:1.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转子的转速、非线性汽封力、非线性油膜力和联轴器的刚度对双跨转子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随着转速的上升,双跨转子系统从最初的稳定运动,到三倍周期运动,到准周期运动和多倍周期运动交替出现,运动特性相比单跨转子系统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