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神经-肌肉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本文着重介绍了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本文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持续游泳的动物模型,探讨一次性耐力运动对大鼠间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及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为①3h游泳后即刻,间脑5-HT增加23.15%,至少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体温调节、情绪变化等因素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②一次性耐力运动期间,间脑5-HT合成过程占优势,分解过程变化不明显,而恢复期分解代谢过程占优势;③一次性耐力运动可显著降低间脑DA水平,5-HT与DA比率亦显著性升高(P<0.05),20h恢复期间脑DA浓度增高,5-HT与DA比值降低(-27.51%)。  相似文献   
13.
目前,实现对细胞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高时空分辨实时监测,仍存在诸多挑战。近些年来,通过发展不同的电化学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细胞胞吐(exocytosis)释放以及细胞内部囊泡的定量化分析;一些研究使用这些技术,进行了细胞释放模式的探究。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小分子或者调控电极尺寸,可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监测。文章重点介绍了神经递质电化学检测的机理、微米电极以及纳米电极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电化学传感与成像技术的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电化学传感检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文章综合各种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点,提出构建纳米电极与成像以及其他检测手段的联用技术,以大幅提高纳米电极在神经递质检测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和《中国射击运动员恢复—应激问卷》对夏训不同训练负荷前后,上海移动靶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脑电超慢信号系统(尤其是神经递质信息)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夏训不同训练阶段,移动靶运动员全脑神经递质的平均激活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从各脑区各递质的变化来看,INH在左前颞的激活水平有显著性变化,夏训前的值均低于上量两周后及上强度一周后的值。ACh在左顶叶区有显著性变化,夏训前的值高于上强度训练后的值。INH在左前颞的激活水平有显著性变化,夏训前的值高于上量两周后的值。在夏训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的休息受干扰和睡眠质量两个分量表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夏训前相比,上强度训练一周后的休息受干扰分量表值高于夏训前的值。上量训练两周后的睡眠质量分量表值低于夏训前的值。  相似文献   
15.
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氨(NH3)、去甲肾上腺素(NE)、一氧化氮(NO)和细胞介素等物质,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敏感物质.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角度,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及消除途径进行阐述,以期为运动疲劳的消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研究活体大鼠海马脑区的相关神经递质在操作式条件反射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规律游泳的实验组大鼠操作式条件反射形成更快,其海马脑区谷氨酸和GABA的基础值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在大鼠进行条件反射操作的过程中它们的上升幅度也比对照组动物高。结果说明,海马脑区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增强及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增强使游泳大鼠更快建立条件反射。认为规律的游泳运动可以改善脑内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的可塑性,从而促进大鼠的操作式条件反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Pi)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及相关受体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活动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胞外Glu和GABA水平动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安静、力竭时和恢复90min时谷氨酸离子型2B受体(NR2B)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a1亚基(GABAAa -1)表达水平。结果:自主运动期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胞外Glu/GABA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力竭即刻其胞外Glu/GABA比值则显著升高(P<0.01)。与安静状态相比,苍白球内侧部在恢复90min时NR2B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力竭即刻和恢复90min时GABAAa-1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lu、GABA浓度及NR2B、GABAAa-1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是导致该核团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音乐刺激对急性有氧运动性疲劳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中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处死组、运动后自然恢复组及运动后音乐恢复组.测试并比较各组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中5-HT及NE的含量.结果:与自然恢复的大鼠相比,音乐刺激下大鼠纹状体NE含量升高显著,纹状体5-HT及下丘脑5-HT、NE水平亦有升高趋势.结论:大鼠在音乐环境中休息30 min后下丘脑及纹状体均处于应激性兴奋状态,中枢疲劳性抑制暂时缓解,但音乐刺激并没有促进两脑区5-HT代谢恢复的作用.关于音乐疗法中枢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婧  熊正英 《体育学刊》2003,10(5):42-44
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中枢疲劳与酶、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和某些小分子物质的关系着手,综述了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永梅 《体育科研》2012,33(3):78-81
运动性中枢疲劳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神经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运动性中枢疲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敏感性物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疲劳消除方法,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