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4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心肌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C)、一次性力竭运动组 (E)和白藜芦醇+一次性力竭运动组 (RE),每组10只。RE组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注射剂量为5 mg/kg 体重,每天1 次,连续7 d;其余两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E组和RE 组在末次注射24 h后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训练结束后即刻腹腔麻醉,血流动力学方法评定心功能,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SIRT1、HMGB1、NLRP3、ASC-1、caspase-1和IL-1β 蛋白表达,RT-qPCR 检测心肌SIRT1 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E组大鼠LVEDP明显升高 (P < 0.01),LVSP、±dp/dt max和心率均显著下降 (P < 0.01),心肌SIRT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减少 (P < 0.01),HMGB1、NLRP3、ASC-1、caspase-1和IL-1β 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P < 0.01)。与E组比较,RE组大鼠LVEDP明显下降 (P < 0.01),LVSP、±dp/dt max和心率均明显上升 (分别为P < 0.01,P < 0.05, P < 0.01),心肌SIRT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多 (P < 0.01),HMGB1、NLRP3、ASC-1、caspase-1和IL-1β 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 (P < 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增加心肌SIRT1表达,抑制HMGB1表达,降低NLRP3炎性小体表达,缓解一次性力竭运动所致炎性应激状态,提升心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强度运动训练对Walker 256接种大鼠抗肿瘤的作用。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n=40):运动训练组和非运动训练组。高强度运动训练8周后,运动训练组大鼠又分为两组(n=20):运动对照组和肿瘤种植运动组。非运动训练组大鼠又分为两组(n=20):静坐对照组和肿瘤种植静坐对照组。高强度平台运动训练课程持续10周,5d/W,30min/d,85%VO2max。观测血浆中多种酶、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和Walk-er 256肿瘤细胞的葡萄糖和谷氨酰胺代谢酶、H2O2生成量、吞噬率和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等指标。结果:高强度运动训练能够延长肿瘤接种大鼠的生存时间,降低肿瘤重量,阻止恶病质的发生;高强度运动能够抑制Walker 256肿瘤细胞接种大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葡萄糖和谷氨酰胺代谢酶的活性。结论:高强度运动训练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33.
为进一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和寻求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新的监控指标提供依据。通过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NO、铜蓝蛋白。观察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时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铜蓝蛋白(CP)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大鼠的血清NO、铜蓝蛋白显著升高(P〈0.05)。NO的升高可能是诱发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的一个因素,铜蓝蛋白可作为铁代谢监控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4.
以强度训练为特点,力图建立符合实际训练负荷的训练模型,探讨负重游泳训练对大鼠机体整体机能表现和合成分解代谢平衡的关系.训练前后所有大鼠进行负重爬杆测试.结果发现:1) 15%G组大鼠负荷过大,明显不能适应训练.2) 负重游泳训练使大鼠力量素质提高,而且在适宜的范围内,训练负荷越大,力量素质增长越明显,而15%G组大鼠造成力量素质的相对下降.3) 在适宜范围内,大鼠合成激素水平(血睾酮和血清IGF-Ⅰ)的提升随着训练负荷的增大而变得更明显,但15%G组大鼠合成激素水平的相对下降.而大鼠血清皮质酮的升高随着训练负荷的增大而变得更明显,使15%G组大鼠合成激素与分解代谢激素比值较其它运动各组为低.表明:适宜的负重游泳训练使机体代谢状态以合成代谢为主,整体机能提高;过度的负重游泳训练使机体代谢状态以合成代谢为主,整体机能下降.  相似文献   
35.
研究目的:观察活性肽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及修复的营养干预效果。研究方法:以大鼠离心运动为模型,分别观察补蛋白和补肽对运动后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且对其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2)补大豆蛋白和大豆活性肽都可减轻抗结蛋白抗体染色脱染和增加抗波形蛋由抗体对波形蛋白的免疫反应分值的现象,但大豆活性肽的作用效果更佳;3)运动后,血清CK活性和MDA含量升高,CK在运动后24h达峰值,48h以后逐渐开始恢复,MDA在运动后24h达峰值,72h以后才逐渐开始恢复,但CK和MDA的变化没有相关性,补肽在24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CK活性的升高,在48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MDA的升高,而补蛋白在运动后72hCK和MDA的水平还不能恢复;4)运动后,尿3-M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即刻达峰值,48h以后开始恢复,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尿3-MH含量升高的抑制作用更佳,且对其运动后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5)运动后即刻骨骼肌β葡萄糖苷酸酶含量急剧上升并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没能恢复,运动后骨骼肌G6PDH含量明显上升,在运动后24h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不能恢复,甚至还稍有上升;补大豆多肽能显著降低运动引起炎症反应两种标志酶升高的作用,但补蛋白对其变化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研究揭示了活性肽对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有很好的营养干预作用,其机制主要体现在促进运动后微损伤的修复方面。  相似文献   
36.
研究让大白鼠在电动跑台上进行90min的下坡跑(v=16m/min,r=16°)后,利用Dantec Keypoint V2.02型肌电图(EMG)定量评定,并用光镜对各时刻的胫骨前肌的形态学结构加以观察.实验结果表明:(1)延迟性肌肉损伤(DOMID)在24h,48h的形态学结构改变非常明显.(2)在24~48h时段,肌电图的波幅(APA.)明显增大(P<0.01),时限(Dur)明显变长(P<0.01).(2)利用EMG测定DOMD的敏感时间大约运动后6~48h,但其最佳测定时间是在运动后24~48h.(3)进行延迟性肌肉损伤诊断的EMG定量参数的实验参考值:APA.985.2±194.6~1135.6±54.35uV,Dur.258.9±45.65~284.9±54.22ms.(4)延迟性肌肉损伤产生和肌电图定量参数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随着肌肉的延迟性损伤显著加重时,肌电图APA.明显增大,Dur.显著变长.笔者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减量训练对大白鼠骨骼肌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经 6周渐增负荷训练后 ,随后进行 4周减量训练 ,通过对大鼠腓肠肌进行了组织学实验 ,即电镜与光镜观察。结果发现 ,通过 4周减量训练 ,采用光镜与电镜可观察到各组肌肉内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结构的细微变化情况。分析了 4周减量训练可能引起骨骼肌运动能力下降的机制 ,并建议肌肉在减量训练时宜采用较合理强度进行训练 ,才能较好地保持运动能力不致下降过多  相似文献   
38.
不同强度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血浆钙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强度跑台运动以及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去卵巢分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 ES)、低强度运动组(OVX EX1)、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 EX1 ES)、中等强度运动组(OVX EX2)、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 EX2 ES)、大强度运动组(OVX EX3)、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 EX3 ES),用生化的方法,研究8周的低强度(8m/min)、中等强度(18m/min)和大强度(28m/min)跑台运动以及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大鼠血清钙磷水平的影响。结果:去卵巢组和3个强度的单纯运动组与正常组相比血钙浓度降低(P<0.05),4个去卵巢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磷降低无显著性意义。各补充雌激素组与骨质疏松对照组相比血钙升高(P<0.05),4组组间血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无论去卵巢大鼠是否补充雌激素,3种强度的运动对血钙无影响。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非药物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更有效的疗法,对40只3月龄去卵巢SD大鼠采用中等强度运动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以骨生物力学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虽然运动和低频脉冲电磁场均可抑制去卵巢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下降,但二者结合效果更佳,因此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非药物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成年SD大鼠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8周的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近心干骺端松质骨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去卵巢安静组大鼠骨量减少,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增加,为高转换型的骨代谢。去卵巢后大强度运动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各项指标相比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