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在速滑专业运动员群体中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这与该项目在运动过程中,胫前肌反复受力收缩有关,如治疗和预防不正确、不及时,不仅会严重影响速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今后的日常生活。分析和总结了速滑运动员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胫骨部急性损伤的处理等治疗措施,并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规范技术动作、加强场地管理、合理使用护具及加强自我保护等方面阐明了速滑运动员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预防,以期帮助速滑运动员科学训练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发生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2.
孙岩 《冰雪运动》2011,33(1):27-31
自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获得巨大成功以来,花样滑冰项目,尤其是双人滑项目已成为我国的优势项目,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项目优势,后备人才的选拔也成我们关注的重点。根据花样滑冰项目的技术特点,以及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等方面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提出我国花样滑冰项目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相关的科学选材依据,为该项目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
安秋  李颖 《冰雪运动》2011,33(6):9-11,24
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对体能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掌握冰上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与世界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宏观指导思路上、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上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认为对速度滑冰项目专项力量特征的理性认知,可使训练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运行,提出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应遵循符合专项技术需要、兼顾项目供能特点、按顺序安排、个性化实施等训练原则,以及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训练手段、发展力量耐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94.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70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和66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学、体质及跟骨超声骨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由于控体重、运动等原因,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有较低体重和体脂率,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瘦体重均低于普通大学生;2)身体机能方面,女花样滑冰运动员相对较好,而男花样滑冰运动员则相对较弱;身体素质方面,男花样滑冰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相对较好,而女花样滑冰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受瘦体重的影响,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握力素质有待提高;3)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建议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质及骨密度进行定期监测。掌握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体质、骨质状况及身体成分结构比例,为科学合理的安排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我国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 2 8名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和 11名青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 13项指标进行测试 ,并对数据用T检验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青年组在简单反应能力、速度知觉、时空判断方面与少年组存在显著差异 ,前者好于后者 ,而在男子意志品质、女子竞赛焦虑水平方面则比少年组差 ,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6.
速度滑冰运动专项力量的生理特点与训练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专项力量水平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怎样使平时的力量训练与运动专项很好地结合,又成为力量训练中的关键问题。从速度滑冰专项训练的生理学特点入手,分析速度滑冰运动涉及的肌肉及速滑运动中肌肉的类型、肌肉的工作方式及发力特点,阐述了肌肉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速度滑冰运动专项力量的相关训练方法。只有真正了解项目的规律,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抓住其根本的生理特点,才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速滑运动员利用竞赛规则规范技术提高成绩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洋 《冰雪运动》2009,31(2):11-15
速度滑冰竞赛规则和比赛技术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前者约束比赛技术与意识对改进技术训练方法的走向。对规则中约束起跑、直道弯道滑行、冲刺技术的内容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规则规范技术的方法,为速滑运动员加强对比赛规则的学习、认识、优化与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儿少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刘滨 《冰雪运动》2009,31(5):6-9
依据速滑运动项目特点和优秀全能速滑运动员成长规律,密切结合儿少速滑运动员身心特点,对儿少速滑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全面培养,打好其身体素质、运动素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提出了儿少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基本技术和心理训练等系统训练方法和手段要点,对于儿少速滑教练员树立系统训练的理念,掌握系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
速滑运动员利用非运动技术条件提高运动成绩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代速度滑冰运动成绩的提高与现代多学科技术应用密切相关,探讨发现运动与非运动技术间的影响规律,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运动员的成绩,为教练员、运动员积极挖掘利用与创新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并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之一。运用运动成绩提高的历史观和现代科技发展观揭示冰刀结构、冰刀研磨、运动服装、检测监控、场地环境等技术特性影响运动成绩的关联因素,认为非运动技术条件的物理特性创造了运动者之间客观的物理条件不平等性,对速滑运动员群体来说,非运动技术条件的利用是“人为创造差异条件”——创造运动者之间客观物理条件的不平等,从而影响不同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运动员对非运动技术条件的再挖掘、利用和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