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40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61.
尝试以身体为参照系,对身体内的组织采用三材法加以分类,对身体外的事物以五行加以分类.同时,对这一分类系统引用西方学者关于生命的自然哲学观加以印证.作为应用,尝试依据阴阳五行数理解读身体的类比性数学内涵,并简要论证中国哲学不相信上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2.
齐八神祠是战国时期带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宗教祭祀体系。阴阳五行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理论,其神秘化倾向对祭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八神祠就体现了这种关联。八神祠祀的设立,如天主、地主、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时主都是阴阳思想作用的产物,阳主、兵主的祭祀反映了浓厚的阴阳五行术数色彩。  相似文献   
163.
炎黄赋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邙砀脊脉,逶迤远连昆岗;河洛清波,浩荡奔注海澨姹撕荒,文明肇创;万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  相似文献   
164.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知”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内证性认识活动,我与认识对象在本体意义上合为一体;“认知”则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化认识活动,二者在知行关系、获得途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儒家的“德性之知”是在“体知”的基础上统合“认知”,因此不能将“体知”之道完全套用西学知识论的框架加以解释,而应当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的解释视域。  相似文献   
165.
在中国传统色彩观中,“五色”观是极具特色的,并且与传统阴阳“五行”观念融为一体,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而言,“五色”观不但是一种民族色彩应用的典范,对其传承、发展和融合更是现代艺术设计民族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6.
五行”学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五行”学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理解中国茶道的一条主线。文章通过分析“五行”学说在制茶、泡茶、品茶、以茶养生等过程中的外在体现,探讨了“五行”学说对中国茶道的影响和应用,不仅有助于人们科学饮茶和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神的精髓,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运用五行哲学思想于茶道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167.
赵宝安 《武当》2014,(1):44-45
五行通背拳小七手是由七个单操动作,即甩掌、拍掌、穿掌、劈掌、钻掌和双掸手组合而成,又称七合手、一发七手、母子拳,是入登五行通背门学者的必修之课。在五行通背门里有"先有七手,后有伸肩"之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七手组合操法整体动作顺势、顺步、顺劲,内涵(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丰富,练用合一,无论是在习练  相似文献   
168.
胡献钊  朱天册 《武当》2014,(8):44-44
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础、最核心的“拳法”,在整个形意拳的功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劈、崩、攒、炮、横)五行拳练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要进行一项对抗性的功法训练——对练。他是将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以进攻与防守,相生与相克,兼具手、眼、身、法、步等功法编排而成。由两名习练者反复操手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进退、攻防、顾打等技术,并能灵活运用到形意拳实战之中。  相似文献   
169.
赵宝安 《武当》2014,(11):47-49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这是练五行通背拳的人士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归到一个“打”字上。五行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之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性。在散手或搏击中,出手时要含有“挤滚穿”,回手时含有“捋带勾”之小手法。它主要是直线攻击,要遵循“守中打中”的法则,“出手不离面,落手劈三山(穴位)”,先把对手打蒙,然后再以快取胜。  相似文献   
170.
道教宫观除了作为道教信徒讲经习道、从事宗教活动、聚居的场所之外,还有着丰厚的养生意蕴。具体表现为:道观的选址讲究养生之功、道观的布局遵守养生法则、道观的色彩装饰注重养生之喻、道观的建造以神仙宫阙为蓝本。道教宫观以此方式,来实现人们对于身心康泰的追求及表达对长生成仙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