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1537篇
科学研究   53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971篇
综合类   410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2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01.
运动的计算是初中物理学计算的开始,虽然计算公式单一,只有v=s/t及其变形式s=vt,t=s/v,由于小学数学中对运动学习过,有如过桥过洞、相遇、追击、运动反射、错车超车、船  相似文献   
102.
在研究运动学、动力学问题时,通常选择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运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列方程求解.笔者发现,求解某些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通过巧选坐标系,往往能给求解过程带来繁简上的差异,使一些难题的求解过程变得简捷明快,达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深刻理解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是分析生活中转弯运动实例的前提.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理解教材中对火车转弯、自行车转弯、汽车的转弯、田径比赛中的弯道途中跑、飞机转弯等实例的分析过程与分析方法,从中体会分析、解决圆周运动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即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然后列出方程、解方程.要仔细观察其他生活实例,尝试应用相关知识、规律及研究方法去分析并解决.  相似文献   
104.
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一、正逆转化例1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自一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到达b点,c是ab的中点,如图1所示,已知、  相似文献   
105.
一、运动的相关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是常见的相关分析问题.追及和相遇问题实质是研究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所应用的规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此类问题应注意:(1)特别注意明确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时间  相似文献   
106.
在高考复习中,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解决同一物理问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去体会物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复习效果和综合应用能力.下面就一道习题提出几种解法,诚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为谢.例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做直线运动,今在车的右端轻  相似文献   
107.
传送带模型是高中阶段学生常见到的一种理想模型,它是考查力与运动关系的一个有效载体.此类问题能很好的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对提高学生实际综合分析能力很有帮助.一、对模型理解(1)木块、木板模型: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到木板M左端,它们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面光滑  相似文献   
108.
109.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0.
在高中物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教学中,将a、v、s三个量视为整体,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由于a、v、s可从不同侧面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其间必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将a、v、s三量关系进行巧妙地组合,便构成了灵活多变的习题,常见的有:某一量取特定值则另一量恰好取极值,而该特定值又给另一量的极值提供了条件;分析清楚a、u、s三量的依存、制约关系,准确识别极值条件,正确求出极值,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洞察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