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通过对克莱普冰刀与传统冰刀蹬冰机制的比较得出,克莱普冰刀蹬冰技术原理体现在通过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来改变下肢各关节的发力性质;通过冰刀结构的改变来揭示速滑蹬冰技术动作加速理论的适用条件。核心是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2.
速度滑冰属于闭合性运动项目,在比赛及训练中,运动员之间进行比拼除了凭借个人实力、竞技状态及心理因素,比赛器材将是决定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具有速度高、频率快、力量强的混合供能项目特点,对运动员的快速运动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分析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特点,进而深入分析速度滑冰冰刀韧性、刀刃高度、铰链与弹簧的设置、刀刃弧度和刀身弧度等特性,探求适用于速度滑冰短距离运动项目的冰刀特性,让运动员把握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特点与冰刀特性的关系,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3.
第17届冬奥会以来,一种新型活动刀托速滑冰刀(Klsp kal ting)的应用,给速滑运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能使我国的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尽快地更换新型冰刀、适应新的技术,我们开发研究了活动刀托连接装置,可将普通速滑冰刀改装成新型冰刀。本文就活动刀托连接装置的结构特点、性能实验结果及推广应用的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4.
由蹬冰技术浅谈克莱普新式冰刀的优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速滑蹬冰技术的结构特点,阐述了新式克莱普冰刀在蹬冰角度、蹬冰腿膝关节的伸展幅度等方面的优点所在。  相似文献   
25.
试论科学技术发展与速度滑冰冰刀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速滑冰刀的改革使国际速滑技术和运动成绩出现了空前的飞跃,这一重大变革对速滑运动发展产生的作用,对我国速滑技术、训练理论、训练方法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对速滑冰刀改革本质、新冰刀技术的主要特征、新冰刀技术对速滑运动的影响及更新观念、改革训练方法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旨在为我国速度滑冰项目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新式速滑冰刀性能及其新技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国内速滑训练界在新式冰刀投入使用后对新技术认识和运用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并针对认识上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对新式冰刀性能和新技术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新式冰刀在跖趾关节下方安装了带有转动的弹性装置,在蹬冰展腿最后用力时,能使身体重心前移,加快踝关节跖屈,并保持冰刀全刃与冰面接触完成侧向蹬冰动作,进而产生更大的推动力。新技术可充分发掘人体潜能,延长腿部肌肉作功长度,加大蹬冰幅度,并以踝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KLAP式冰刀和旧式冰刀同样弧度在最大用力蹬冰阶估冰面支撑面积对比分析,发现KLAP冰刀弧度底面受单支点铰链动态支撑效应影响摩擦力和支撑稳定性,提出KLAP冰刀研磨“微弧度化”和“偏角化”克服其负应提高运动成绩的观点。  相似文献   
28.
"润滑"冰刀     
所谓"润滑"冰刀看上去与其他任何冰刀并无不同,区别只在于在冰刀细管中的润滑系统.通过这些刀刃(底面)中的小孔,逐渐流出液体到刀刃下,这些小孔是单向开放的.因此,没有冰或其他东西会进入这些孔中.(润滑)液体储存(放)在冰刀粘固刀刃的细管中.刀(刃)下润滑可以极大地减小冰(面)的摩擦力,使选手滑行更快,润滑冰刀人工(人为)地创造了冰和刀之间的液体层.  相似文献   
29.
速度滑冰教学中,常见到初学滑冰者用冰刀的内刃或外刃站立,或用一外刃一内刃站立。在两腿做蹬冰动作滑进时,不是向身体的侧方蹬冰,而是向后侧方蹬冰,刀尖扒冰,骑着身体重心做蹬冰动作。  相似文献   
30.
我国少儿期使用克莱普冰刀训练的现状极为普遍,泛泛地使用克莱普冰刀进行少儿期的初级技术动作训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此问题着重进行分析与探讨,目的在于认清理念,重视基础技术形成,谨防步入理念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