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67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教师分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分层的一种表现,但学界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教师分层是依据教师的学历、教学能力以及与学校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来决定教师在学校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的不平等模式,而适当的教师分层将有利于创造一个合理的、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12.
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商业广告翻译的策略.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以经济效益为最终旨归的,广告翻译策略的研究其目的也是要通过一篇好的译品,引导消费者去行动.文本功能正是从功能主义角度来探讨应用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313.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高职教育经济功能研究的现状,指出相关研究存在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支持不强的两个软肋,接着说明了默顿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什么适用和如何用的问题,并且在其指导下从高职教育投资、消费、人才和服务输出四个实现途径分析了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14.
利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范式,解析我国专业学位制度的基本问题就有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文章试图通过构建我国专业学位制度的分析框架,讨论"价值一功能"导向下的四种可能的专业学位制度,并展望了我国专业学位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15.
穆乐 《运城学院学报》2005,23(1):103-104
翻译实践中的功能主义主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蔚然成风。功能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交际活动,翻译因文本、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相应的多元化标准。歌词翻译正是这一功能主义翻译实践下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316.
布郎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型--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强调儿童在环境中的发展,指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微系统(如家庭和学校)、中间系统(如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父母工作的环境)和宏系统(如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和意识形态等).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宏系统的变化影响外层系统,进而影响儿童所处的微系统和中间系统.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对儿童发展(包括品德发展)的研究不应停留在微系统和中间系统上,而应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考察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17.
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系统理论有效地对社会系统的结构做出了分析,虽然存在部分问题被后人所诟病,但并不妨碍其理论成为分析社会系统的经典模型。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至今仍然对社会的结构功能分析产生着影响,其前瞻性可见一斑。而在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发展并遇到新问题的今天,帕森斯的系统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使我们能透过问题的表象,对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18.
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功能主义派翻译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为商标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翻译商标时,可采用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及创造性翻译等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19.
320.
学校偏好对于教育的筛选机制具有重要影响,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分别以科层制和中产阶级假设为分析核心,分别持有一视同仁与中产阶级偏好相对立的解释观点。延循功能主义的科层制视野,对广州市某中学进行的制度民族志研究,有下述发现。首先,学校科层制中的等级制与岗位分工,导致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对于学生持有不同偏好,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师对于学生分别持有特殊主义、平等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偏好。其次,在当代中国的大城市中,中学教师并不具有中产阶级地位,冲突论的"中产阶级假设"在本土还无法证实,中等偏下的地位促使中学教师较偏向下层阶级的学生。因此,学校偏好更多是制度驱使而非阶层文化影响的结果;开创科层制研究与文化冲突论的韦伯,更倾向于支持功能主义;学校偏好显示出科层制的高效率,但也压抑了教育中多元文化价值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