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41篇
科学研究   8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文章把唯意志主义美学放在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它在从哲学认识论向价值论的转折过程中的划时代意义,并因此得以把美归入价值领域,肯定了审美的意志功能,分析了叔本华、尼采各自的美学内容、结构、矛盾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范爱理 《黄山学院学报》2003,5(3):92-93,103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其两条哲学思想轨迹,人文管理由于溶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管理理念而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向。以人为目的的管理思想是现代人文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榆树下的欲望》中主要人物,埃比、埃本及老卡伯特的性格刻划及心理活动,对他们的悲剧命运做了阐述和解释,揭示出了剧作家奥尼尔的创作意图,并且追溯了尼采的唯意志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奥尼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缘起:生物学教育中的“鸿沟”现象 在教育领域内,人们纷纷指责传统的科学主义倾向的生物学课程。认为科学主义的强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科学”与“人”的严重隔离,使得生物学教育中的“鸿沟”现象愈发彰显。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育滞后于很多发达国家,至今还有很多学校采用人学科的教学方法教授它:读科学、背科学、考科学。这是一种缺失科学精神的生物学教育。缺乏科学精神的生物学教育是不是就一定没有科学主义存在呢?不然,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工具主义倾向。这是一种科学主义的突出表现。建国以来,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基本上是以工具价值取向为主,即学习生物学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需要。如《1952年初级中学植物教学大纲》指出:“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指出如何支配植物界的科学”;“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的任务是向自然索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和文化孕育并滋养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但科学的极度膨胀异化出的科学主义和工具主义,导致了现代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和人文教育式微,也使人类自身失落了其理想和精神家园.21世纪的现代大学应努力秉承、发展和弘扬兼容并蓄、追寻自由等人文精神传统,积极担当起在这个忧虑和希望参半的新时代里给予人类以信心和能力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科普类文章的考试大多是考察概念理解类、溯源推断类、近年来,又加了一个内容归纳总结类,题目由易到难,牵涉的内容由文本局部到整体,题型也由选择题到表述题,从各方面看来,每年各地区都有些小小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做题时,就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果断准确地做好各个考题。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受到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其基本观点的主要来源,以现象学为方法论基础,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将人作为整体进行理解,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但也有明显的欠缺之处。人本主义心理学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在科学观方面,应坚持多元化科学观;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现象学方法与科学主义实证方法的辩证有机结合,惟其如此,方能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当教育被一种群氓意识所支配时,教育便在大量地生产着群氓精神之人。群氓精神气质下的教育趋向表现为:人道主义的教育同质化:使得教育失却了对于人性本真的追寻,并使人失却了对于教育的心灵准备,教育成为无所要求的行为;科学主义的迷信化:使得精神遭到了技术的贬抑,使得作为一种艺术的教育遭到各种专业培训的围剿,推动了教育及其精神气质的自然主义化,教育成了一种无痛的、无智慧的童稚行为;形式主义的表演化:舍思考而求轰动,弃内容而逐形式,教育成为一种迎合行为、饲养行为。群氓化的教育促使了教育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人文融合:新课程改革学科教育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人类已经在知识经济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时代。当人们重新审视科学与人较长时期对立的局面时,各国学大都认可:在科学主义保持稳固地位并继续发展、人主义日益复兴并不断加强的时期,科学主义和人主义对立的态势已开始转变,它们日益走向融合与渗透,并已形成必然之势。人们期待着生态平衡基础上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主义课程范式的合理性面临挑战时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应运而生。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突出了人在课程中的应有之义,它对于释放人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乃至建构一个合理化的社会体制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存在瑕疵:过于重视个人和自我人本主义课程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我的完善,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课程论的进步与局限。后现代课程研究正是对现代课程论研究的反省和超越产生的。笔者仅通过对生态主义课程范式探讨来揭示生态主义课程范式对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