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娜拉出走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出走并不能使娜拉们真正走上人格独立、精神解放的光明之路,在她们的前行道路上,将面临新的痛苦与矛盾。具体表现为:现代女性与传统文化观念的矛盾、永恒的精神欲求与平庸现实的矛盾、“超女”与“凡女”的矛盾。  相似文献   
82.
在如水的响声中,我仿佛又看到莫灵灵,微笑着,轻轻地拂了一下发丝,很典雅的样子,典雅如栀子花开。1莫灵灵进来的时候,全班男生的眼光都"唰"地一下,探照灯一样,打在了她的身上。莫灵灵微笑着,站在讲台上,脸色微微有点红,如一朵清淡的栀  相似文献   
83.
周雪芳 《辅导员》2010,(22):59-60
易卜生戏剧《娜拉》结尾并没有告诉我们娜拉出走以后怎样,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这种文本结构在文学理论上被称为召唤结构。我们通常说的"话到嘴边留半句"也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情感的阴晴圆缺,适时留出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补充,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4.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萧伯纳《格梅利翁》中的伊莉莎生活背景迥然不同,但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们都有很强的觉醒意识,是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代言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走进娜拉和伊莉莎的世界,探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人生和命运,以寻求现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如何关注个体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实现真正的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85.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反对者和歌颂者都以为她是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旗帜。但娜拉一直安于“玩偶”地位 ,也未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只是在她的爱心遭到丈夫自私的回报 ,梦想破灭后 ,才决定离开玩偶之家。历来的研究从社会政治角度拔高娜拉形象的客观意义 ,是不准确的 ;应该从审美与情感角度重新评价这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6.
鲁迅在"五四"时期提出的"娜拉走后怎样",成为一个世纪以来思考妇女前途命运的重要话题.不同的时代的回答都铭刻着时代意识形态的烙印,都对应于那个时代妇女解放的程度,显示着两性之间的关系特征.从<伤逝>、<五四遗事>、<纸婚年>、<暗示>以及<厨房>等几个典型文本可以清晰看出,"娜拉"经历了一个由沉默被动的客体变成有自主意识的言说主体、经验主体和欲望主体的精神流变.  相似文献   
87.
娜拉沦为“玩偶”的悲剧因素,除了维护男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之外,还由她自身的弱点所致,娜拉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反抗,她已经意识到了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从而成为超时代的先觉者,她的壮举,对于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广大妇女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88.
茅盾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传统型、娜拉型和卢森堡型.茅盾揭示了历史与现实在历时性状态下对传统女性的双重制约,环境的改造力是传统女性通向现代女性的桥梁.娜拉型女性从家庭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不断幻想,又不断幻灭,现代意识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态在她们身上共存,使得她们矛盾和痛苦.茅盾预示了娜拉型女性的出路在于走向卢森堡型的女性行列,但并没有在两者之间架设起“桥梁”.茅盾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败得失主要是由茅盾的创作心态决定的,茅盾的婚恋情结和革命情结是制约茅盾创作心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2006年5月20日.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去世100周年纪念日。他是世界上与中国瓜葛最深的外国作家。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受易卜生作品的影响如此之深刻,易卜生的其他作品中也没有一个形象像娜拉一样如此受到中国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0.
白葵阳 《文教资料》2011,(13):17-19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