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21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阿伦特通过研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提出了理解康德“人是什么”一问的三种思路,即永久进步的人类总体,具有道德尊严的理性存在者(单数的人),以及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以相互交往为目的的人(复数的人)。这三种思路也可用于研究《康德论教育》。按照这一线索,《康德论教育》既是关于人类发展其自身的全部自然禀赋的教育设想.也通向成年人的自我教育或自我启蒙,最后又落脚到旨在将成长着的一代培养为“自由行动者”的集体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82.
唯物主义感觉论把感觉只是单纯地看作客观对象与理性思维之间的“通道”,抹杀了感性认识中的主体性。洛克和康德关于感觉的论述对我们揭示感性认识的主体性有一定的启示。现代科学、特别是脑科学别无可辩驳地证实:感知活动不仅仅作为通道接受和运输外来对象的刺激,它本身具有高度的模式识别能力,对信息的主动探求和高度筛选能力。  相似文献   
83.
王新莹 《红领巾》2004,(6):36-38
形而上学看似是远离人世间的高深莫测的学问,实际上它恰恰是以人为内在意蕴的:它在人的基础上确立并以人为核心与归宿.亚里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正是从不同方面展现、深化了形而上学的此种意蕴,并为形而上学在现代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4.
《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与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具有内在的联系,使人性复归,恢复完满的状态,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是他们共同关注的主题。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实践是审美实现的途径而非根源,将康德、席勒的美学理想付诸实践,这是马克思对美学史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5.
论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作为一代思想泰斗,其理论不仅影响了他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也影响了后来的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甚至一个世纪以后,仍掀起了一个新康德主义的哲学狂潮,像科恩、那托尔普、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都是他的思想的继承者。本文试探康德的教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一从整体上看,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是由于他在大学的讲坛上以哲学家的身份讲授了教育学,以及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康德论教育》的专著。康德的教育学说与洛克、  相似文献   
86.
从方法的角度看,辩证法是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通过并扬弃理性自身局限而通达真理的途径或环节。从方法角度理解辩证法不仅符合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精神,而且还说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对立基础上的统一。辩证法是通向真理之路,而不是障碍。  相似文献   
87.
康德通过理论概念分析的方式证明实践法则必须是纯粹形式化的,但这时实践法则只是一个假定,他随即转向对道德律实在性的论证,指出道德律是可以直接意识到的,并进而确立了自由的实在性及意志的自律。康德的这一道德观点其实足一次向“伦理学的主体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88.
康德的三大批判第一次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体系、伦理体系、艺术体系。在认识论领域,确立了理性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完成了从认识对象到认识主体的转变;在道德领域,通过探讨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自由和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体系;在审美领域,认为美与美感都属于人的判断力问题,判断力最完美最自由的体现就是审美,美学因而也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89.
(1)自然辩证法、分析的科学哲学和思辨哲学对于科学哲学都富有启发力。(2)规范场论最好地体现了"物理定律在变化中的不变性"和康德关于严密科学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理念。(3)在量子场论总纲领之下,存在着只重视"动力学机制"和只重视"形式因子"的子纲领的竞争,它们在互动中发展。(4)宇宙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寻求内在的对称性与和谐之美。(5)根据规范场论的纲领,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的奥秘在数学上最终都深藏于"规范对称性"之中。对称性破缺,则是隐含对称性的间接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0.
康德的三大批判第一次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体系、伦理体系、艺术体系。在认识论领域,确立了理性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完成了从认识对象到认识主体的转变;在道德领域,通过探讨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自由和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体系;在审美领域,认为美与美感都属于人的判断力问题,判断力最完美最自由的体现就是审美,美学因而也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