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18篇
科学研究   5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夫妻财产约定与"赠与"有相似之处。由于理论上对于"赠与"一词未能准确把握,引起无休止的有关"一般赠与"和"婚内赠与"应如何区分的争论。赠与合同的核心是单务、无偿性,因此如果夫妻间的财产处置非作为利益交换的工具时,应直接视为一般性赠与合同,按照《合同法》领域规则处理,满足要件时可以赋予撤销权;反之,则应认定为夫妻财产约定。在夫妻内部关系中,财产约定一经生效就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并不得任意撤销。当涉及一方或双方的交易第三人时,则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模式确定物权移转的规则。  相似文献   
92.
93.
我国对宅基地使用权采取的是有限制流转的做法,并且严格禁止农村居民的住宅和宅基地在城乡居民之间流转。这是由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和社会保障性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不合适宜,我国应建立有偿、有期限制度,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94.
基于保障意志自由、完善民法体系、更大范围解释物权变动现象等理由,应该承认我国立法上采取了独立的物权行为。在这一背景下,登记不仅仅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而且是包含物权合意的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是一事实行为。  相似文献   
95.
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使我国的物权保护能力得到强化。但,进一步充分发挥物的效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还应充分吸取古今中外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完善民法对物权的确认,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修理、重作、更换或恢复原状,损害赔偿和其他民事责任等请求权的具体保护措施,科学构建民法的现代物权保护制度,使民法的物权保护机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
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严重削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影响交易安全。因此,必须从彰显公示与公信原则,维护交易安全角度出发,确立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要件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统一的物权登记机关,完善物权错误登记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7.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承租人的一项具有物权性质的法定权利.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承租人只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行使购买权而不能以优于第三人的条件购买租赁物.出租人与承租人就租赁物的买卖价格不能达成协议时.出租人不得再以低于或等于承租人所能接受的价格将出租物出卖给第三人,否则,就侵害承租人的合法权益。承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告出租人与第三人买卖租赁物的合同无效,而且还可以直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形成的以同等条件为内容的买卖合同成立。  相似文献   
98.
99.
刘俊鹤 《考试周刊》2009,(37):239-240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对善意取得的价值基础、理论基础和法律效果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保护合法的物权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
一、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的立法与学说比较 与对于物权请求权性质的争论相似,对于物权请求权是否应当适用消灭时效,在德国几乎没有争议,在日本开始有较大的争论,在台湾和我国大陆争论激烈.对于物权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之问题,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折衷说三种立法与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