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53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教育   25552篇
科学研究   5423篇
各国文化   117篇
体育   653篇
综合类   1631篇
文化理论   589篇
信息传播   4280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1010篇
  2022年   822篇
  2021年   858篇
  2020年   846篇
  2019年   807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792篇
  2016年   1090篇
  2015年   1728篇
  2014年   3415篇
  2013年   2725篇
  2012年   2774篇
  2011年   3026篇
  2010年   2711篇
  2009年   2517篇
  2008年   2907篇
  2007年   2253篇
  2006年   1628篇
  2005年   1445篇
  2004年   977篇
  2003年   860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近20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能源在迅速消耗,环境也在急居恶化.面对千疮百孔仍在疲惫旋转的地球家园;面对刚摆脱“东亚病夫”正对未来充满希望与幻想的子孙后代,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功劳与罪过客观评说,理性反思和战略修订。没有物质.我们中国人会如世界所有人一样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2.
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具有多样性,最核心的内容则是当时当地人的思想和精神,其他内容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等等都是化的内容,但都不是核心的内容。吴地化中有一种高度关心人民痰苦、国家兴废、重人格、尊人道、不随流俗、不拾人牙慧的思想和精神。章将上述思想与精神概括为一种执着的人主义的理性追求,并认为是吴化的精神所在。科学必须与人精神平衡发展,发掘蕴藏在吴化中的人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3.
论文通过对维新改良文学语境的梳理,认为以“新民说”为内核的文学“理性启蒙”,与现代意义的启蒙运动有着质的区别。因此,维新改良文学只是在外在形式即文学语言和文体上带来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而其骨子里贯穿的仍是古典理性。  相似文献   
34.
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4):9-10,18
现在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例如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2001年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出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条,比例相当高。原因在于最近100年来,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激增,人们对科学的关注近年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但近年也呈上升趋势:1996年全国第三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时,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0.3%,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的调查中已经上升到1.4%。虽然不令人满意,但上升速度是很快的。根据新华社2001年10月的报道,除了正规教育渠道外,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渠道中…  相似文献   
35.
36.
37.
工业生态在国际已兴起数年,但国内介绍的较少,本文试图补足这一缺陷.本文介绍了工业生态的起源、涵义、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文章最后对我国开展工业生态研究的迫切性发出了呼吁.  相似文献   
38.
运用现代理性预期理论,分析我国消费行为的预期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提出改善消费预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39.
面对职业技术教育目前的境况,尤其是针对社会生源的具体情况,校方和老师要竭尽全力,开掘这些学生的智力潜能(反应、理解、悟性等),培育非智力因素(兴趣、毅力、心态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锤炼高尚道德品质,引导正确求知方法,培养科学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40.
在休谟之前有很多学者对宗教进行过研究,但作为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宗教”研究,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在休谟这里是一个开端。休谟哲学一方面坚信任何所谓宗教的理性基础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宗教在人性结构中的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两个方面在理论上的距离使休谟对宗教的哲学解释带上了歧义的色彩,也正是这种对宗教的哲学解释成为休谟之后许多哲学家宗教思想的理论前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