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181篇
科学研究   28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8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科技新时代》2007,(1):58-65
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将见到能阻止成稳的疫苗、揭开宇宙奥秘的机器、解决水源短缺问题的新技术.也许还将幸运地发现另外一个或者两个空间维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3.
文章选取部分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二手资料分析、类属分析和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优秀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稳定维度,形成了评价企业当前文化现状和描述企业未来文化期望的整体框架,并运用此框架中对部分优秀企业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4.
2008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形式、内容稳定,分值安排,题量大小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明显的变化之一是选择题不再以专题形式出现,考查范围更广,主要考查教材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相似文献   
105.
运用公共政策学、公共服务理论对大众体育公共政策的主线及维度进行研究.认为以人为本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基础之上的大众体育公共政策的主线;三个雏度则是指:大众体育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实现公共利益;大众体育公共政策的制订依据--理性与非理性;大众体育公共政策工具选择和运用维度--财政、市场、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106.
郁菊妹 《科教文汇》2007,(3X):56-56
2001年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问世,成为了新一轮中学语文教改的引擎。在倡导进行观念更新的一段清新之风传播后,理论研究面临着新的分野,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处于初级创新阶段的各种尝试接踵而至,笔者选取“语文阅读”的研究视角,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7.
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偏重的都是时间维度,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可事实上,像一切完整的研究一样,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现在,随着各种问题的凸显和各种研究条件的成熟,叙事学已经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研究的时候了.因此,应该对叙事与空间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力求建立一门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其涉及的问题域非常宽广.  相似文献   
108.
109.
余额宝的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四维度模型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额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拓展的积极尝试,是引领互联网金融的排头兵,更是我国服务创新活动的典型案例。本文基于服务创新视角,尝试利用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对余额宝的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余额宝服务创新是概念创新、界面创新、组织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四个维度的整合。其中,概念创新表现为互联网金融、1元理财服务、T+0赎回,界面创新表现为互联网操作界面、顾客参与,组织创新表现为阿里集团自2011年上半年持续到目前的一系列组织架构及人事调整,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最后,本文提出了关注顾客的潜在需求,关注"长尾",追求简单便捷,以及利用支付宝的大数据防范余额宝的服务创新风险等重要启示。本研究对于深化我国本土的服务创新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0.
“奖、勤、补、贷、减”是当今高校资助制度成长的时代印记,标志物质性资助体系的形成。而推动资助制度成长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出发来探讨关于人的需要问题,通过“物质资助”与“精神温暖”有效融合,凸显大学资助育人的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