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5472篇
科学研究   354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75篇
综合类   378篇
文化理论   58篇
信息传播   1028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750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民粹主义是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极具复杂性与动态性的社会政治现象.民粹主义被解读为内核空洞的意识形态,话语层面具有缝合功能的政治逻辑,以及一种策略或者政治风格等三个理论视角.民粹主义从19到21世纪的跨民族的演进过程,在后真相时代呈现出左右翼极化、社交媒体失范等政治现象,为国际社会风险治理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立足于新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假设入手,将国家行为体与区域复合体作为分析工具,形成国家-民族类型进行供应侧改革、现代化转型国家经济与核心观念并行、区域复合体政策制衡三个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2.
现实生活的压力,让网络游戏成为了许多玩家进行人际交往、舒缓压力、形塑自我、达到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网络游戏中无处不在的人际关系,成为了影响玩家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人际关系对玩家自我认同的影响,本文对玩家在游戏中如何塑造"自我"、玩家是如何进行人际互动达到自我认同、人际关系是如何影响玩家的自我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网络游戏玩家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3.
成都籍寓台学者王叔岷,受巴蜀文化"重道"和"俗好老庄"传统的影响,以毕生精力聚焦于庄子研究,对台湾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庄学"弘扬,尤其是对缝合长时期孤悬海外的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裂缝以及推进台湾地区的文化归根,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文化以儒道互为表里以及中国人骨子里属于道家的现实,王叔岷的"庄学研究",就成为20世纪现代中国文化建构中极其珍贵的内容积淀。老庄道家的"真人"、"真性"、"无待"、"独化"等"至人"最高境界和生命终极目标的追求,可以救治高度发达的科学理性桎梏生命活力的弊病。《庄子》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合一"思想,对今天的环境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在对课程改革不断探索的时代下,教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课程权力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本文结合认同理论,认为当前教师对课程权力的认同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从教师、学校、社会、课程制度方面多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分别提出了加强教师认同课程权力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5.
多元文化教育在美国解决族群冲突问题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及法规制定的相关因素、历史发展及实施状况,综述了多元文化教育在美国的制度化状况。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目前多元文化教育在美国已经具备了制度化发展的特征,然而由于美国目前新保守主义带来的挑战、多元文化教育实施主体的局限以及美国社会的价值困境与认同冲突使得多元文化教育制度化陷入了困境。作者认为深入分析此现状的原因,可以引发人们对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反思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6.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解读与实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合格公民要有广阔的全球意识和全球事务的参与能力。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公民教育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性维度的拓展,通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通过分析加拿大、英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现状,得出了重视并积极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中国大陆地区少数民族青年的数字文化资源获取、消费、自我创造以及数字文化资源使用与族裔认同间的关系问题。研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围绕使用者、使用行为、支持/限制条件、评价建议四个核心维度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行为进行了调查。本文将描述和分析广西、云南、贵州地区的调查数据,涉及网络与终端偏好、接触率和接触频次、内容源与主题偏好、创造性参与方式、需求与使用评价等;本文也将进一步探讨样本来源地的民族分布情况、语言使用习惯、媒介接触、少数民族题材的数字文化资源使用等因素与族裔认同、社会融入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传统文化是国家支配形态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可视为公民个体通过文化认同达至国家认同的一种构建方式。国家认同的两张面孔、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依据。通过指向文化身份认同、关涉文化符号认同以及承载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三条路径。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成民族歧异和造就内部分裂的温床。重塑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需要坚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立场,秉承文化公民身份的教育理念,确立"大一统"认同的教育目的,构造国家、民族共同体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39.
徐丽莎 《东南传播》2014,(12):18-19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经历改革期,由简单的追求人口转移数量到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成为重点。媒体在人的城镇化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一方面能有效帮助新城市人口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媒体能通过联系原有城市人口和新市民增进双方了解,从而帮助新市民获得身份认同和平等的话语权,并促使两者之间构建新的共同的文化。在当前,媒体的这种影响力还未被充分发挥,应加以深入应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40.
港澳台学生因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很多方面都与内地(大陆)学生具有很大差异。在内地(大陆)高校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将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在深入理解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高校开展国情教育面临的困难,调研并总结了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国情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