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57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以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中,以陕北民歌主题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较多,其演奏从对民族器乐音色、唱腔的模仿,时节奏、速度的伸缩处理及踏板的多样运用等方面,促进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多样发展.钢琴曲与陕北民歌曲味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韵味,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尽现其中.  相似文献   
12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历经10年的建设,已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然而实际调研结果发现,快速发展的能源化工基地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雷同,生态环境已接近其承载能力,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此,笔者认为建立延长能源化工产业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确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共生机制,完善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实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3.
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各地都有着不同风格的民歌.文章中主要论述了我国山西地区民歌的发展历程、题材、体裁、及各地分布情况和地区色彩.介绍了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4.
陕北秧歌是植根于乡土世界与民众精神之中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之一。20世纪40年代,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形式被发现并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艺建构与发展的全新轨辙。中国左翼革命对"民间"的发现以及借助对传统民俗活动的挖掘与利用来建构其文化新秩序的策略实施,使借鉴民间传统秧歌的表演形式而创造的新秧歌有了发生的契机,新秧歌运动在这一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25.
我小时候生长在陕北矿区,母亲做的本地风味小吃是最受我们欢迎的。米酒的醇厚、油糕的酥甜、燕燕的清香、粽子的软糯,还有荞面合子、洋芋擦擦、鸡丝杂面……至今还时常把我的心占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126.
文章通过对鼓子秧歌的历史与发展的介绍,阐述了鼓子秧歌在舞蹈教学中对于舞者肢体训练、气质培养以及表情达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7.
陕北秧歌,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街院文化艺术形式,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它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傩祭”。处于黄河中上游的陕北关中地区,人们历来就将给人们带来灾祸的魂灵称为“殃”。至今民间还传承有“躲殃”、“驱殃”、“起殃”等民俗事象,陕北秧歌正是“殃歌”的演变。盛唐以后。它不断吸收胡人的舞蹈、音乐、杂技以及民间武术等文化因素,从驱魔辟邪、娱神功能逐渐向娱人方面转化,并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成为人们庆丰收、祈吉祥的文化娱乐活动。20世纪30年代以来,其内容又有所创新,出现了现代秧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8.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秧歌》是她小说创作达到高峰的标志之一,呈现出高超的叙事能力和写作技巧。在结构上,以作为民俗的秧歌为全篇结构主线,贯穿秧歌主角小梳妆的传奇命运与女萝和其他街坊的庸常人生。在刻画人物上,充分运用蓄势手法阻迟人物出场,以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惊人之美,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9.
陕北秧歌在古代作为一种娱神祭祀活动,1935年至1949年经过"鲁艺"人的改造,成为中国革命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一种新的娱乐手段,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又在小场子秧歌基础上把陕北秧歌改造成为舞台化的秧歌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施,陕北秧歌作为新中国人民群众体育锻炼、健身、娱乐的一种手段,进入体育领域。试图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着陕北秧歌发展变化,陕北秧歌发展演变也映衬出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30.
陕北窑洞     
张卫东 《集邮博览》2013,(12):40-41
窑洞是陕北黄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早在黄帝时期,人类就是六居,这也是窑洞的雏形。流传已久的典故“洞房花烛”也说明了窑洞在我国民间的久远历史。近年来,根据地下挖掘资料考证,窑洞至少有四干年的历史,可以说,陕北窑洞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