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699篇
科学研究   14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3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61.
工业文明的进步,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当世界各国都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时,我国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从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开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分为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两个方面,而社会系统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2.
大学生是21世纪新生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理性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路径包括: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纲要;重视生态文明的课堂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水平;加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力度,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能力;注重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提升,有效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研究;加大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投入,为教育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3.
中国文明是从内部因素和理性的推理来求证世界,西方文明是从外部因素和实践的求证来理解世界。因此,决定了它们各自传承延展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特征不同,导致了生长在不同地域与社会关系、文化氛围中的中西方人对生命和人性的本质理解之描述也就必然出现差异,进而决定了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在追求与表现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4.
保定存在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太阳崇拜遗迹。古黄河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太阳崇拜的产生,使保定出现许多以天象命名的地名。以天象命名的古九州方位在保定及其周边区域,古冀州方位就在保定中部各县。这里是五帝的历史舞台,炎黄蚩尤三族的融合、古黄河的定期泛滥、尧舜的积极治理最终使一个空前发达的文明在这里产生。文明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中华各民族之源、文化之源、地名之源、古九州之源,保定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65.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社会生源逐渐萎缩,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大于入校人数已成为客观现实,各类生源层次、文化修养、文明程度参差不齐,各种不良风气、不良习惯也带进校园,直接影响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除教职工共同努力和软硬件建设外,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文明素质。因此,对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7.
找出推动文明演进的内在核心要素是大力推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技术—组织—环境”的分析框架,探讨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①农业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是农业文明演进的根本动力,它包括以人为主体的农业通用技术的革命,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及农业地理环境的变迁;②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木石锄耕农业文明、青铜时代金属器锄耕农业文明、铁器时代精耕细作农业文明、机器时代工业化农业文明和计算机时代信息生态农业文明五个阶段;③农业文明的演进呈螺旋式上升,其形态的演变是农业技术经济范式三组分及其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协同创新和协同演化的结果;④促进技术经济范式的绿色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核。建设以绿色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信息生态农业文明将是未来农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8.
政治文明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文明经过了传统政治文明和现代政治文明两大形态的历史运演,逻辑地表现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大维度。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日益走向民主化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69.
大地湾遗址的存在年代和出土的纺轮坯、尖状骨锥、大型灶炕、灶台、火塘、碳化的植物种子、小型和大型厅屋房址、彩陶、原始符号、地画等文物,不只说明天水是伏羲的出生地,而且说明伏羲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70.
赵炳南 《体育学刊》2007,14(4):54-57
“礼乐诗书”之教,是我国西周时期改造社会、教化民众的圣王之道。孔子全面继承了周代的“六艺”教育,成为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和教育实践影响远巨。我国古代的“礼射”蕴藏着深厚的儒家精神文化内涵,彰显了卓越的体育人文精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深厚人文价值,表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对自身美的认识和追求,对提高我国各民族人民健康水平、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