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40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的高发时期,而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独立地完成对各种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势在必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较快地发展,并在危机应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危机应对中还存在着各种困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此建立和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探索更加符合我国实际的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构建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协调机制;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监管机制;提高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等,就成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危机应对能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2.
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有三种教育管理的缺失类型,包括:高职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沿革形成的创新性缺失;高职教育的个性特征带来的开放性缺失;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反差造成的方向性缺失。教育管理力量缺乏、思想准备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是形成教育管理三种缺失的主要原因。教育管理工作面向社会、企业、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教育背景是弥补三种教育管理缺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3.
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了解高校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校所经历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开展应对此类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学生掌握的应对措施等内容。发现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缺乏较为系统的应急机制,高校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自救能力不足。建议高校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建立一系列的妥善的安全救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4.
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04名视障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焦虑平均得分为46.50±10.29,1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总发生率为16%;视障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因子上得分最高,在自责应对因子上得分最低;视障大学生焦虑分与各应对因子分存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对视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全球化既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也给我国带来严峻的挑战。要有效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三个代表”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党的建设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组织架构、机制体制和运行模式,希望通过机制方面的调整,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相比之前已经有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中心职能不健全、职责界定不明晰、行政管理色彩浓重、活动创新性不足等现实问题。必须坚持明晰发展中心职能、配备专业化工作团队、突出全面服务意识、创新工作内容及形式、推动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等多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7.
A metacognitive-motivational model of surface approach to studyin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this study, we put forward and tested a model of how surface approach to studying during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trait variables of motivation and metacognition and the state variables of avoidance coping and evaluation anxiety. A sample of 528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leted, one week before examinations, the following self-report instruments: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Metacognitions Questionnaire 30, Revised COPE Inventory, Evaluation Anxiety Scale and Approaches and Study Skills Inventory for Studen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indicated that metacognition directly promoted surface approach to studying. In addition, both avoidance coping and evaluation anxiety directly promoted surface approach to studying and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its and surface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08.
This study aims to fill an empirical void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doctoral student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pe with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and what types of tactic they use during different phases of their doctoral studies to overcome such issues. Data gathered through a netnographic study show that loneliness is a major problem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at it occu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octoral study. Tactics used by participants to deal with this issue include multiple forms of (face to face and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scape from the doctorate. The paper discusses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longside som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that might be implemented at universities to decrease feelings of isolation among students and further reduce drop-out rates.  相似文献   
109.
内蒙古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文科在幻想因子上显著高于理科。蒙汉族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积极应对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其他几个消极应对因子上,蒙古族大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和来源地差异。根据内蒙古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年级、专业和民族特点,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0.
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准确地分析判定一个人的压力应对方式,可以为压力应对技巧的学习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性干预指明方向。应对方式的选择以一定的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资源为基础。高校可以从压力认知、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策略、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