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2674篇
科学研究   140篇
体育   366篇
综合类   189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国际化、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多样化、信息化和重视人格化等教育改革“五项原则”指导下,日本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呈现出重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着眼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重视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
在密闭的容器中,在0.3-0.5M Pa的CO2压力下,将氨基苯酚和碳酸氢钾按物质的量1∶2混合均匀,在180-190℃加热3-4小时,进行干法羧基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对间-氨基苯酚的羧基化效果较好,其产率可达74%,而对邻-氨基苯酚和对-氨基苯酚的羧基化效果较差;羧化反应机理可能是酚氧负离子与CO2光加成,再按Schm idt进行重排。  相似文献   
2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要求古诗教学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从具体感知、激活想象、触发情感等三方面入手,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乃至古诗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用稳态近似法推导反应的速度方程时,最后所导出的速度方程有时会出现由不不同数值而组成的系数。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指出了两种避免出现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氨氧化法制备丙烯腈反应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机过渡金属化学理论探讨丙烯氨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6.
乙烯式卤代烃难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反应历程研究受到限制.在双键碳中引入超离去基,反应顺利进行,且立体构型发生反转,证明该反应为SN2历程.  相似文献   
27.
文中给出了求最大公因式的初等变换法,这对于求多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比辗转相除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28.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尝试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内涵发展道路,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基础教育教师的深度访谈,了解到教师素质不能满足维吾尔族基础教育所需的内在原因,一是民族师范教育及教师教育质量不高,二是外在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三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够,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a modified argument-driven inquiry approach on Grade 4 students’ engagement in learning science and argumentation in Taiwan. Th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as an experimental group (EG, n?=?36) to join a 12-week study, while another 36 Grade 4 students from the same schoo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be the comparison group (CG).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four target students with the highest and the other four students with the lowest pretest engagement in learning science or argumentation to be observed weekly and interviewed following the posttest. Initi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G students’ total engagement in learning science and argumentation and the claim and warrant compon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G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EG students’ anxiety in learning scien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the study; and their posttest total engagement in learning science score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argumentation scores.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quantitative findings.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and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