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高校图书馆建筑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曼 《现代情报》2006,26(10):111-112
图书馆的建筑是功能性较强的建筑,其设计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图书馆的基本功能.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主要建筑之一,是反映学校学术氛围的一个重要标志.纵观图书馆建筑规划的发展历程,无论新时期图书馆的设计风格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以人为本”的思想都应始终贯穿于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内部规划等各个方面.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使图书馆建筑规划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2.
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我们必须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流变、价值、实现途径的认识入手,对高校学生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意义、内涵、内容,以及当前学生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以确定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3.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享有例外权的官学是行不通和不必要的,或者说被排除在官学之外。在时代的催生下,南宋书院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史无首例的对官学批判的热潮。要革除宋代教育的弊病,其关键是复兴或者说重新确立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书院历千年而不衰,在古代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究其根由在于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人文精神。这种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更是成为了气势磅礴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潮。  相似文献   
154.
文章着重对我国图书馆发展建设中体现的五个意识,即人本意识、服务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危机意识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5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走科学发展现之路,才能形成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旨在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为每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关心和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利于提高实效,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探索科学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平等、互信、互动、互助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设一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积极建构"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7.
传统德育注重灌输和说教,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育形势,也不合乎人才成长规律;充满人文精神的人文德育是引领学生完善自我、追求崇高精神境界、追求生命价值的德育选择。学校只有摆脱德育短视行为和德育功利主义,举起人文主义大旗,坚持人文德育人本化、人文德育生活化、人文德育课程化,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8.
教师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与价值体现。幼儿园应在人本理念指导下,从律己率先垂范,注重情感投入,善用师之所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对幼儿教师进行管理,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9.
在分析目前我国体育课程存在的失范现象后,认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论能够消解失范现象并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论的构建,包括构建多元和动态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丰富而独特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构建平等、合作、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等,力图为促进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质量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0.
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视域中的“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将“宽容”置于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理论视域中,才能对“宽容”做出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解读。首先揭示宽容作为解决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而生的价值一手段性范畴、历史性范畴、权力性范畴的内涵,指出宽容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以及内具“解放”的价值取向。其次,揭示研究宽容的四种范式,即“个体美德式宽容”、“规则、制度式宽容”、“共识性宽容”和“共在共生性宽容”,呈现出宽容范式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及其功能;最后,进一步强调宽容蕴含着批判性立场和建设与发展性取向,彰显了“目的性宽容”与“手段性宽容”的本质分野,最终表达了在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建构历程中,必须从宽容理念、宽容制度与宽容思维等多维度进行反思,充分发挥出“宽容”作为一种价值纽带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