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7465篇
科学研究   42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512篇
综合类   60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745篇
  2006年   752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蒙面之城》的主题非常严肃,它对现代文明进行了大胆的置疑和反叛,对生命本真意义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也蕴含着强烈的形而上的哲学意味,并且具有浓郁的文化人类学色彩。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文中的一些观点,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哲学、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三次理论创新等,相信读者有见仁见智的评析。  相似文献   
93.
两千多年来,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对中国历代统治产生深刻的影响。今天,用现代领导学的观点来审视和考察老子“无为”的思想,就不难看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了许多的现代领导学所提倡的领导工作方法,为今天的领导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
王有升 《教育学报》2005,1(2):71-75,95
同现代社会的其他制度建制一样,现代学校的体制特征最深刻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层体制,二是微观规训体制。在现代学校的体制建构与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与张力,它往往成为改革所可能达到的内在“限度”。我们今天所要进行的学校改革需要对这种“体制建构”进行明确系统的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95.
文章对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中“不毛”的注释和翻译提出了质疑,并从词语的古今用法差异、古籍“苗”“毛”用法、气候特征、生产经济生活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文中“宋毛”注释的错误,提出了自已对“不毛”一词的译法。  相似文献   
96.
应用能力是文科综合测试中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测试目标主要包括基本观点,主体能力和现代意识等。  相似文献   
97.
王希杰先生把得体性原则作为修辞的最高原则提出后 ,在修辞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得体性原则是对我国传统修辞学的灵魂──“修辞立其诚”的精彩阐释 ,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整体把握。得体性原则具有修辞学上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8.
陈亚峰 《巢湖学院学报》2003,5(1):93-94,102
现代壁挂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独特的编织艺术形式,给现代人带来了精神和物质享受,同时也表现了现代壁挂在特定环境中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理为 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0.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